第252章,组织力的极限与天灾连连(4 / 4)

加入书签

    靠着一手青储饲料的技术,他在河套地区,新建了30多个固定的牧场,让游牧变成了定点放牧,技术带来的进步,极大的降低了干旱,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

    现在朔方城每年可以向关中输入几十万石粮食,几万石羊毛和几万头牲口。

    这里已经成为了大同社最重要的粮仓之一,但面对关中越来越严重的干旱,河套地区已经成为了大同社最重要的粮仓了。

    这次的水利大会战,关中和河套是两个重点地区,这其中河套的优先等级甚至高于关中,这场大旱让关中大河流量减少一半,小河几乎干枯。

    但只有黄河的流水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徐晨记得后世有个数字说黄河上游的径流量,一年达到600亿立方,这个水流量保证了河套地区的田地能最大限度的抵抗旱灾。

    所以整个关中有40万青壮,以被大同社雇佣的方式,前往宁夏平原,后套平原,前套平原这三个地方,徐晨定一下,让陈子龙他们新开垦300万亩田地的目标,而这其中后套平原定下的目标是百万亩田地。

    陈子龙道:“工程量再大也要做,只有让黄河之水尽量流淌在南线段,才有足够的水源来灌溉土地,没有足够的黄河之水,哪怕是在河套地区,也生产不出多少粮食。”

    孙可望皱着眉头道:“某想想办法吧。”

    陈子龙笑道:“将军可以看看都江堰的故事,想来可以有不少的启发。我现在还要去宁夏镇,主持宁夏镇的水利建设,朔方城就交给将军了。”

    要说大同社最缺什么人才,那必定是水利人才,虽然徐晨这些年开了水利学院,也培养了一些水利的人才,但这些人光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现在也只能做一些小水利设施积累经验。

    整个关中能说得上是水利专家的,勉强算只有三个徐晨,徐光启和陈子龙,关中有徐光启和徐晨。

    河套有陈子龙,但河套分为前套,后套宁夏平原三块,相隔的距离有上千里。前套,后套经过大同社两年多的开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屯垦也有了专门的流程。

    开发宁夏镇是大同社下一步的目标。200多年来宁夏镇的将门,占据了这样一块天府宝地,但他们却没想过修建水利设施开发这块宝地,200年前朱元璋时期,宁夏只有土地百万亩,200年后,宁夏镇的田地也不过是150万亩左右,真可谓是暴殄天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