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6)

加入书签

后他有点妒忌道:“怎么俺就没有这么好的门路?”

    崇祯三年 11月 5日,洛阳城,五省总督府衙门。

    一群身着长衫的人齐齐跪在门口,先是放声大哭,哭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他们边哭边喊道:“都堂,中原闹旱灾,我等已经没余粮了。请督堂放过我等吧。”

    这么多穿长袍的人在五省总督府门口大哭,这场景实在是罕见。路上那些穿着短衣的百姓们偷偷地侧目窥视,脸上带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神情。

    然而,当听到他们的呼喊声后,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由得泛起一阵戚戚之感。今年中原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朝廷不仅不赈济灾民,反而在大灾之年增加税负,这简直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如今粮食的价格翻了一番,到现在都没有降下来。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他们理解朝廷的困难,毕竟北方打了半年多的仗,但灾年加税还是让中原从上到下都对大明朝廷极其失望。

    五省总督衙门内,孙承宗坐在书房里,对外面吵闹的声音充耳不闻。

    他眉头紧锁,眼神专注地盯着一张报纸上的内容。他的案台上放着一个算盘,手指在算盘珠子上快速地拨动着,一笔一笔地计算着上面的数字。当所有的数字都算完后,他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惊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茫然。

    他手中拿着的是《大同报》,上面详细刊登了大同社的财政收入和开支情况。大同贼寇仅仅占据了区区一个关中地区,但他们的财政收入和开支居然远远超过了朝廷。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还是在大同社减免了整个关中地区田赋的情况下。要是大同社再征收这笔税,他们一年的财政收入居然是朝廷的两倍。此时,他终于理解了杨鹤和贺函为什么会像发了疯一样,拼命地搜刮钱财,养兵练兵。

    大同社的军户是不需要军饷的,哪怕是相同的财政收入,大同社能招募的士兵也远远比朝廷多。更何况他们的财政收入居然比朝廷还要高。报纸上清楚地写着,大同社财政收入高的原因。他们清洗了所有的大户,在陕西行省清理出了 5000多万亩的土地,比朝廷田籍上登记的土地多了一半还多。

    更关键的是,这些土地都能征收三成以上的税。田税是朝廷的几十倍,各种商税加起来更是朝廷的 10倍。看到这些数字,孙承宗明白,朝廷再不想办法改变,必然会被大同社击败。

    “大人,士绅们跪在外头大哭起来。”亲卫匆匆走进书房,向孙承宗禀报。

    “把这张报纸拿给他们看。”孙承宗冷冰冰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决绝。“今天他们不想办法多交一点粮食,等大同贼寇来了,他们不要说粮食了,财产甚至连人头都保不住。让他们想一想关中大户的下场,如果他们不知道,去找几个人问一问。”

    说完,孙承宗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关中的方向,喃喃自语道:“老夫该怎么办才能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