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4)
响粮食的产量。尤其是关中这两年天灾不断,农户们都没有存粮,这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徐晨耐心地解释道:“都督府会安排一些流民到耀州来,不会影响耀州的农业生产。而且只有钢铁行业发展好了,我们生产出足够多的生活物资和生产物资,才能和农户交换他们手中的粮食。
同时,有了镰刀、犁、耕牛这些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效率也会大大提升,这就叫工业反哺农业。我们通过生产工业品来换取农户的粮食,如此相互促进,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鹿信微微摇头,继续说道:“都督,我担心您的设想难以如愿。今年我们免除了新占领地盘一年的田赋,夏收时农户们倒是吃饱饭了,但大部分农户都不愿意把粮食拿出来交易。哪怕我们拿出低价的物品和农具,他们也不愿意换。”
徐晨微微一怔,惊讶地问道:“怎么会这样?”
鹿信叹了口气,说道:“关中的干旱持续太久了,百姓们也饿了太久了。比起布匹和农具,关中的百姓更需要的是粮食,所以他们不愿意拿出夏粮来交易我们的货物。”
徐晨听后,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用后世物质充沛时代的经验来套用到大明这个时代,显然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竟然是粮食。虽然这只是鹿信在耀州的经验,但徐晨估计在关中的其他地方情况也差不多。
从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算起,关中已经连着五年都遭受了不同规模的旱灾。他清洗关中大族的时候,发现连这些大族的存粮都不多了,耀州一个州的粮食储备甚至比不上当初的米脂县。
徐晨赞许地看着鹿信,笑道:“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话用在你鹿信身上正合适。刘宗敏,你要多向鹿信学习学习。”
鹿信接着说道:“这不是我察觉出来的,而是白头山村的洪承畴先生发现的。他认为都督府如果在秋收时继续不收田赋,今年都督府也收不到多少粮食。洪先生觉得,都督府应该改变策略,田赋还是要继续收,但返还的时候可以返还布匹和铁器。农户虽然会有点怨气,但只要能得到价格实惠的布匹和铁器,他们的怨气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平复。”
这一番话让徐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自然不想让都督府言而无信,但都督府脱产人员规模庞大,他又想大规模扩张手工业人口,这些人都需要粮食来维持生计。都督府的存粮本就紧张,如果秋收时收不到多少粮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他决定先和刘永交流一下,看看都督府到底有多少存粮,能否支撑过这一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