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5)
但并不缺少水源。这里南高北低,阴山山脉如同一条巨龙,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流水。众多的平原支流如同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这片土地上。这些支流的源头大部分是黄河,水量极其充沛,受旱灾影响极小。对于屯垦来说,水源就是生命。有了充足的水源,农作物的生长就有了保障。
同时因为土地平坦,土质松软,修建水利设施也极其容易轻便。他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水利修筑人员来到河套地区,完善当地的水利设施。
这些人员在修完延安府的水利设施后,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新手村一样轻松。在延安府,他们需要面对起伏的山脉,水渠要沿着山脉曲曲折折地修建,还要用镐头挖山,用炸药炸山,甚至要像搭桥一样建设高架水渠,难度极大。
而在河套地区,他们只要丈量好水源的高度,直接在地面上画好水渠的方位,然后就可以开挖水渠。工人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挖掘,有的负责铺设砖头水泥。速度快的时候,一天就能修个十几里的水渠。
原本徐晨预估今年只能开垦出 30万亩的荒地,但现实却比他预计的速度快了三倍都不止。
许多田地达到了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获的程度,这些土地说是生地,但千百年来早就有人开垦过了,即便是后来的蒙古人占据了这里,但也保留了一定的耕地,这为徐晨他们提供了便利。
田野里,玉米长得又高又壮,红薯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尤其是土豆更适合这里的土壤,亩产居然超过了600斤,比延安府都要高产。
今年收获的土豆,玉米、红薯预估会超过 200万石。这些粮食不仅能满足屯垦士兵的需求,甚至还能反过来供给延安府。河套地区,正逐渐成为大同都督府的粮仓,为大同都督府争霸天下提供了坚实的粮草保障。
大家可能觉得这有点夸张,但我查资料,居延简当中记载,有一队120名的汉军,一年开垦出了4000多亩土地,收了三四千石粮食,具体的多少数字我记不清楚了,反正说人均超过了二十五石,按照汉朝一石 60斤来计算,人均1500斤粮食,这片土地就是有这么好开垦,跟中原的土地是完全不一样。
这真不是我拍脑袋写出来的,昨天晚上我查了两三个小时的资料,看了大量有关于河套的视频才写出来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