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7)

加入书签

笑着接过话茬:“刘老哥这话说的,这都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了,哪里能算得上是打听呢?我等不过是想请您带个话,我们愿意为都督府尽一份力,出一份心。”

    “哦!”刘寿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众人。

    田然掌柜继续说道:“您想啊,要是都督府真把榆林卫打下来,对我等来说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情,我的也想为都督效力。”

    这些掌柜们对大同都督府可谓是爱恨交加。说起“爱”,都督府给他们经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就拿厂房来说,都督府帮忙做好了通路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他们无需为这些基础问题操心,能够安心搞生产。而且,平日里没有税吏的频繁骚扰,也没有豪强的敲诈勒索,这在混乱的世道中,简直是一片难得的净土。

    更让他们称赞的是,都督府强力稳定了物价。即便是在旱灾如此严重的年份,各种物价基本上纹丝不动。像粮食这种关乎民生的重要物资,价格稳定在每石小麦六百文钱,几乎是丰年的价格,关中其他地区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根本影响不到他们。如此一来,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生产成本大幅提升,能够有条不紊地经营生意。

    此外,都督府的税务政策也十分透明。三成的作坊所得税,货物运出都督府的地盘只需交 5%的关税,在本地贩卖则交 15%的增值税。看似税率不低,但只要交完这些税,就无需再交其他杂税,也不用花钱去疏通各种关系。这种清晰透明的税务制度,反而大大节省了他们的经营成本。

    而且,都督府内部的市场极其繁荣。在整个关中都陷入动乱的情况下,都督府管辖的区域却宛如一片繁荣的绿洲。不管是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意,还是酒馆、客栈、戏苑等服务业,都十分繁华,商机无限,生意好做。

    然而,他们对都督府也有“恨”的地方。都督府的规矩繁多,明明两班倒就能完成的工作,偏偏要求他们三班倒,这意味着要多雇佣工人。而且,一旦出现稍微加班的情况,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这让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总体而言,都督府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经商的天堂。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便是榆林卫的那些士兵,也就是他们口中的“丘八”。

    自从米脂的纺织业蓬勃发展以来,羊毛这种以往无人问津的东西,瞬间成为了整个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关键在于,羊毛在大漠上随处可见,他们只需拿出几尺布匹、一把菜刀,就能从牧民手中换到一大捆羊毛,转手卖到米脂,利润就能翻一倍以上。而且,这条商路距离很近,从米脂到草原最多不到 300里,快的话几乎几天就能走一个来回。如果算上归德堡,这条山路更是只有 100多里,只要进入归德堡,剩下的路程可谓是畅通无阻。

    但这条看似美好的商路,却有一个巨大的阻碍,那就是榆林卫的将门。这些将门连着被徐晨教训了好几次,损失惨重。

    由于大同社实行均田制,这些将门对军户不敢过分压榨,生怕军户逃离或者彻底反叛。为了弥补损失,他们便盯上了这条日益繁荣的商道。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