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5)
去,士兵们普遍只得到了几十文到上百文钱,这点钱买个粮食都不够全家人吃三天的。
最让杨鹤无奈的是,他从刘南卿口中得知,大同贼首徐晨在攻占河鱼堡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那些军户每人补发了40两银子的粮饷,还给军户军田了。
徐晨太会蛊惑人心了,也难怪后续榆林卫面对大同贼寇时,如此不堪一击,这银子发了还不如不发。
而如今自己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天子给的 50万两银子,还没出长安城就因为户部的“漂没”规矩,只剩下 35万两,他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更让他头疼的是,即便手中拿着这 35万两银子,他也不敢保证最终能有多少真正落到士兵手中。要是真像榆林卫那次一样,七扣八扣,到士兵手里只有几十文上百文,那还不如不发,免得让士兵们空欢喜一场,还徒增怨恨。
后面刘南卿见杨鹤如此苦恼,思索片刻后,给杨鹤想出了一个办法:“督堂,大同贼寇为了收买军心,在发放军饷时,把所有银子都拿到校场上,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分发给士兵。您不妨也借鉴这个做法,让那些卫所一个卫一个卫的士兵,当着您的面领钱。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的克扣和贪污,确保军饷能发到士兵手中。”
杨鹤听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当即便决定按照刘南卿的建议去做。他带着银子,不辞辛劳地前往一个个军堡。每到一处,他都在校场上摆开架势,亲自将军饷交到每一位士兵手中。
士兵们看着眼前这位亲自发放军饷的总督,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这一举动,让整个固原镇的军心为之一振,杨鹤在士兵心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在士兵们眼中,杨鹤是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好总督。发了军饷之后,固原镇原本人心惶惶、大量士兵逃离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士兵们的士气也有所提升。
然而,杨鹤的这一做法却引起了固原镇那些参将、守备、千户等军官的强烈不满。他们早就对朝廷拨下的银子虎视眈眈,得知朝廷给了杨鹤 35万两银子,杨鹤又从那些大户手中筹措了 30多万两银子,杨鹤这个总督手中有70万两银子。
他们满心期待着能从这笔巨款中分得一杯羹,很多人甚至都已经盘算好了该如何瓜分这笔银子。
可杨鹤这直接在校场发银子的举动,却把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军官全部撇在了一边,他们所有的如意算盘都落了空。愤怒之下,这些将军们决定效仿文人,向朝廷告状。他们联名上书,称三边总督杨鹤不按朝廷规则发放饷银,有收买军心之嫌。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重伤杨鹤的声誉,他们还四处散播谣言,说杨鹤上任三边总督,竟然两手空空而来,面对关中的旱灾,不仅让朝廷赈灾,还要当地士绅自己出银子,而且连让朝廷减免税负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到,完全就是一个无能的“空手总督”。
陕西行省的大户们本就对杨鹤按兵不动,迟迟不镇压大同贼寇的做法不满,此时便在其中推波助澜,添油加醋地传播这些谣言。于是,在发了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