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公开宣传公天下与相互不信任的困境(2 / 7)

加入书签

这场人才招募大会举行的非常顺利,虽然大同社狂妄,但他们手中的银子是实实在在,这些都快要饿死的童生哪里会在意大同社是不是在造反,先想办法活下来再说。

    徐晨在绥德州稳定局势后,留下一营人马驻守,而后亲率大军,沿着当年那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秦直道,浩浩荡荡南下。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攻占了清涧县,紧接着乘胜追击,又拿下了延川、延长两县。

    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11月 21日,徐晨率领着三千护卫队战士,威风凛凛地杀到了延安府肤施城下。抵达城下后,徐晨并未急于下令攻城,而是吩咐手下人立刻着手赈济灾民。

    此时的陕北,气温已然降到了零度左右。受小冰河期干旱气候的影响,天空虽还未飘下雪花,但随处可见水坑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在这寒冷刺骨的天气里,那条有着 1800年历史的秦直道上,却涌动着无数零零落落的大小队伍。

    这些灾民身着单薄破旧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扶老携幼,步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不时有人体力不支,倒在路旁,大多再也没能站起来。他们的眼泪早已哭干,却连为自己亲人挖个土坑埋葬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用一些杂草枯枝盖住亲人的身体,而后继续前进。

    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的,是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在米脂,有一个大同教,教主姓徐,是个菩萨心肠,在米脂赈济灾民、分田分地。

    这个消息,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他们不顾严寒,毅然踏上了这条通往米脂的艰难之路。

    徐晨在行军路上,看到这凄惨的景象,心中大为不忍,立刻询问详情。得知缘由后,他先是留下一部分粮食分发给这些灾民,安慰道:“乡亲们,绥德州如今正在推行均田,只要到了那里,便有活下去的希望。”

    同时,他即刻下令让刘永在秦直道沿岸各处设立救济点,准备好热气腾腾的米粥和保暖的羊毛衣裤,全力救济这些流离失所的灾民。

    然而,随着徐晨的军队逐渐远离绥德州,那些原本被救济的灾民却改变了方向。他们紧紧跟在护卫队后面,虽然徐晨说了绥德州有救济,但这些流民却不敢放弃眼前抓住的救命稻草。就这样,当护卫队抵达肤施县时,身后已经跟随着上万流民。

    徐晨略作思索,当机立断,将这上万灾民组织起来,分成两营,安排他们充当后勤人员,发挥各自的作用。

    与灾民把徐晨视为救命恩人截然不同,这一路的士绅们,却将徐晨及其带领的大同社视为恶魔一般。毕竟,他们消息更为灵通,早已得知大同社在榆林击败总兵杜文焕的消息。如今在整个陕北地区,大同社已然成为一股无人能敌的强大势力。

    原本,若是仅仅如此,地主土豪们虽会心生忧虑,却也不至于恐慌到这般地步。关键在于,徐晨在绥德州推行均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