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加入书签

然离世。

    “既然如此,那就由某来主持此事吧。”徐晨看着众人那无奈的神情,只得自己挑起这副重担。

    心中不禁暗自感慨:“大明啊大明,这两百多年究竟都做了些什么?连培养几个水利人才这般简单之事都做不到。你口口声声说重农,可这重农究竟重在了何处!”

    翌日,天光初亮,晨曦的微光刚刚洒落在米脂的大地上,三川庄,清溪河的上游,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这正是徐晨带领着大同社的一众读书人前来实地考察。没有人才只能现在来培养了,所以徐晨即便是考察水坝选址,也带来一群人,这些人都可以算是大同社的水利人才。

    众人一路行来,起初在高家寨看到的清溪河,尚有几丈多宽,河水奔腾流淌,虽不算汹涌澎湃,却也带着几分灵动的生气。然而,当他们沿着河道溯源而上,来到三川庄时,眼前的景象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还算宽阔的清溪河,在此处已然变成了涓涓细流,那水流浅得可怜没过膝盖。

    两边是高耸的黄土坡,犹如沉默的卫士,静静矗立在河道两侧。由于此地人迹罕至,少有人打扰,坡上生长着比较繁茂的灌木和植被。那些灌木相互交织,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植被的绿意给这片黄土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可即便如此,仍难掩黄土的底色,时不时从植被的缝隙间露出大片黄褐色的泥土。

    徐晨走在众人前面,目光敏锐地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他时而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地面的土质;时而抬头眺望远方,测算地势的高低起伏。当他来到一处地形独特的地方时,不禁眼前一亮。此处是一个类似于葫芦口的地形,被当地人称作上谷道。

    葫芦口的地势十分奇妙,两边的黄土坡在此处陡然收紧,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狭窄通道,就如同葫芦的细腰部分。而在通道的后方,地势又逐渐开阔,形成了一个相对宽敞的盆地。徐晨站在这葫芦口处,心中迅速勾勒出一幅蓝图。

    他先是沿着狭窄的通道缓缓前行,脚下的土地坚实而又带着些许松软,他深知这是建造水坝的重要基础。随后,他走到通道两侧的坡壁前,伸手触摸那黄土,感受着土质的细腻与坚实程度。经过一番仔细的查看,他发现此处的黄土粘性较好,能够为水坝的建造提供稳固的支撑。

    接着,徐晨又望向后方那片开阔的盆地。他心中思索着,一旦在这里筑起水坝,拦住上游的水流,这片盆地便能成为一个天然的蓄水库,蓄积起来的水源可以满足高家寨等十四个村庄的灌溉需求。

    徐晨越看越觉得此处是建造水坝的绝佳之地,他道:“就在这里建水坝!”

    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十月二十四日,高家寨祠堂前,一片热闹景象。

    清溪河周遭十四个村子的村长与夫子,皆应抗旱会会长徐晨之邀,于昨日得讯后,今日齐聚于此。此刻,现场的十几个村长和夫子,正三三两两与相熟之人聚在一处,彼此交谈着。

    郭兴庄村长面带几分妒忌之色,对着高家寨村长说道:“老高啊,你可真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