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6)
sp;徐晨心里明白,大明自然无法与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世界相提并论,可修筑大水坝或许困难重重,但修筑些小水坝,想来也并非难于登天之事。
在徐晨看来,修水坝,建水渠这是救灾必要的措施,但在这个时代的人来看却如天方夜谭,不可实现。
刘永却无奈地摇头道:“先生,此事谈何容易啊!且不说修筑堤坝水渠所需的巨额开销,单是这利益分配问题,便极为棘手。某祖父往昔也曾动过修筑水坝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念头,可就是因为与常家、贺家等大家族在出钱出力、水渠灌溉等诸多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最终此事只能作罢。”
这大概便是土地碎片化带来的后果。地主们囿于自身的局限性,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也不愿耗费心力去修筑大规模的灌溉系统。毕竟出了自家村子,便是别人家的田地,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吃亏,被别人占了便宜。
李文兵也跟着摇头,叹道:“先生的提议虽对米脂百姓有益,可实在是太难施行。大族和大族之间有矛盾,村子和村子之间也有矛盾,平日里,这些地主们为了争夺水源、抢占现有的肥沃田地,彼此间已然矛盾重重。若是平白无故要他们出钱出力去建设新的水利设施,那简直是想都不用想,他们绝对不会答应的。”说罢,他满脸鄙夷地哼了一声,“这些大族啊,也就对现成修好的水利设施感兴趣。”
徐晨神色坚毅,沉声道:“此事米脂的那些大族确实无力为之,也不敢为之。可咱们大同社却不同,咱们不惧那些大族,也能压制这些矛盾。某定一个原则,谁出力谁受益,不愿意出力的那就出钱,如果连钱都不愿意出,又想享受水坝的好处,这种不愿意体面的人,我们大同社就帮他体面。
修建水利设施关乎米脂4万百姓吃饭问题,那些大族没有能力,我们大同社应当仁不让。一旦这水坝修筑起来,整个米脂的百姓便会明白,究竟谁才是真正能为他们带来福祉与利益的人。”
听到这话,在场的大同社成员这才恍然大悟,对啊,在米脂,真正该有所忌惮的,应当是那些大族才对。
而后,徐晨目光扫视众人,问道:“你们当中,可有认识精通水利建设之人?”
众人面面相觑,而后纷纷无奈地摇头。李文兵等人出身小地主家庭,平日里哪会去操心水利之事;刘永虽出身大族,可他们家族中也并无这方面的人才。
实际上,整个大明王朝,真正懂水利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距离如今最近的水利专家,怕也就是潘季驯了。
徐晨暗自思索,在脑海中努力搜寻这个时代的水利人才,这一寻思,倒是让他颇为惊讶。
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左光斗。此人曾在北方大力推广“屯田水利”之策,主张通过兴修灌溉设施来提高农田产量,以此缓解饥荒与漕运的压力。他还积极鼓励军民屯垦,甚至将南方的良种水稻引入北方。为辅助屯田,左光斗特意开设了“屯学”,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措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徐晨心中惊讶,这位左光斗居然是个实干之人,只可惜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