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棺启无物悟世道(3 / 4)
和装车。
于是江春生跟着于永斌一起上了停在土场北边杂草地上的面包车。
面包车跟在拉着石灰土的人拖拉机后面,若有些颠簸在行驶在铺满建筑垃圾的土路上。路两旁是连绵的棉田。终于上了207国道,面包车超过了拖拉机,于永斌熟练的人换挡,把速度稍稍加快了一些,但本没有开的很快。
路好走了,于永斌的话匣子也打开了:“老弟,我看你今天感触很深啊。”
坐在副驾驶位的江春生看着道路两边星罗棋布的鱼塘,缓缓道:“是啊,看着那空无一物的棺木,就剩下一颗牙齿,想到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最后基本上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难免会有些感慨。”
“但你想想,这墓主人虽然没能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的基因可能已经传承下来了。”于永斌说,“我们这一带很多人可能都是这些楚人的后代。文化也是一样,楚文化虽然看似消失了,但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
江春生点点头:“你说得对。物质会消失,但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会一直传承下去。就像我们现在的工程,路修好了,可能几十年后又会重建,但通过这条路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老弟,我们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但在过去封建社会的时候,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生辛勤劳作,最后化为一抔黄土,几乎不留痕迹。而那些王侯将相却能够通过宏伟的陵墓和丰富的陪葬品,让自己的名字和事迹流传千古。”于永斌感慨道。
江春生接过话题,“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死后,更体现在生前。富人锦衣玉食,生活奢靡;穷人粗茶淡饭,勉强果腹。富人有机会接受教育,读书明理;穷人大多目不识丁,终生为生计奔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于永斌不禁喃喃自语。
两人没有再交流,似乎都默契的陷入了沉思。面包车平稳的前进,江春生的思绪也越来越深远。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活着,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是物质的丰富还是精神的充实?是个人享受还是社会贡献?
他想起了那位不知名的墓主人,两千多年前,她也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她可能曾经在田间劳作,在河边洗衣,在家中相夫教子。她的一生平凡而普通,就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
然而,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劳动和创造,构成了历史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王侯将相的事迹被载入史册,但普通人的生活才是历史的底色。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江春生想起了这句名言,心中豁然开朗。
是的,无论是宏伟的金字塔还是壮丽的长城,都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用汗水和智慧建造的。历史不应该只记住那些王侯将相,更应该记住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突然,在他的脑子里闪现出一道灵光,他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了。
面包车终于驶到了正在施工的路基段。于永斌把面包车停靠在了路边,江春生看到前方不远处,技术员黄家国和永城砂石厂的蒋正章正在指挥拖拉机卸石灰土。
江春生跳
黄家国转过头,“哦?江春生,你怎么到路上来了?”
“我来看看工程进度,看看还需要多少方石灰土。”江春生说道。
黄家国拿出记录本,翻看了一下:“今天已经铺了八百多方,从这里到酒厂差不多还有五百米。按照这个进度,今天还可以往前铺五六十米,明天再有一天就差不多够了。估计再有一千方就够了。不过,我建议多备一两百方,有几个地方路床低了一点,需要适当加厚。”
江春生点点头:“土场那边的土方,看来差不多够了,明天我让杨师傅再把台子边上的土拱一点出来就万无一失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