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人厌狗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朝代(1 / 3)
清朝,康熙年间。
御书房内,康熙疲惫的靠在椅背上。
几位心腹重臣,战战兢兢地跪在冰冷的金砖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
光幕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尤其是最后那句“退位”
,如同重锤般反复敲打在康熙的心头。
他那个“好大孙”
乾隆捅出的篓子,让大清入主中原的正统性,被打击的荡然无存。
康熙心中清楚得很,天幕之下,亿万双眼睛都看到了这一切。
他不信那些占了绝大多数的汉人,会对此无动于衷。
之前光幕上,大清的百姓始终一片死寂,这沉默,不是顺从,而是暴风雨前的死寂,是暗流涌动,是随时准备给大清致命一击。
或许,他们此刻已在磨刀霍霍。
他抬起沉重的眼皮,扫过底下跪着的几个心腹,声音沙哑而疲惫:“……都说说吧,眼下这局面,大清……该如何自处?”
几个大臣相互交换着眼神,脸上写满了惶恐与茫然。
该如何自处?他们又能如何?一个被历朝历代皇朝都指着鼻子唾骂“窃国蛮夷”
、“丧权辱国”
,又被后世子孙无比嫌弃的朝廷,正统性早已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还能怎么办?
证明正统?怎么证明?他们不是汉人,没法从根子上攀附前朝。
再说,光幕上那几位华夏的帝王已经把话说绝了,彻底堵死了这条路。
继承大明?更是无稽之谈!
大明是亡于李自成之手,他们大清不过是趁乱入关,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这“得国不正”
的帽子,算是被天幕彻底焊死在了脑门上。
康熙看着他们这副噤若寒蝉、束手无策的模样,心中最后一丝指望也熄灭了。
他烦躁地摆了摆手,语气更添了几分倦意:“罢了……那正统性的事,暂且不提也罢。”
他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说说眼下,如何安抚民心,让他们……认同我大清,至少,别跟着天幕上那些反贼一起闹事!”
这下,大臣们仿佛找到了方向,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皇上圣明!
安抚民心,当务之急乃是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索额图抢先说道。
“臣附议!
还需广开粮仓,赈济灾民,以示皇恩浩荡……”
魏东亭紧随其后。
………
康熙听着这些老生常谈,眉头皱得更紧。
这些不过是历朝历代修补统治的常用手段,治标不治本。
他打断道:“说些实在的!
眼下不同以往,天幕所言,字字诛心!
光靠这些,压不住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过了片刻,还是姚启圣先开了口,声音低沉:“皇上,臣以为,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策。
其一,必须严查吏治,惩处贪腐,让百姓看到朝廷革新之决心,稍缓民怨。”
施琅也沉声道:“其二,加强京畿与各地卫戍,尤其江南、湖广等汉人聚居之地,需增派得力兵将,严密布防,弹压地方。”
索额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其三,对边疆各部,蒙古、西藏等地,恩威并施,稳住他们,不可让他们生乱,与关内汉人遥相呼应。”
最后,还是康熙自己拍板,声音冷硬如铁:“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对那些潜在的反贼势力,对那些胆敢私下传播天幕妖言、蛊惑人心之徒,一经现,绝不姑息!”
他眼中寒光一闪,“查实一个,杀一个!
查实一窝,端一窝!
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朕的刀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