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均田令与暗流(1 / 3)

加入书签

郑珏离去的涟漪尚未完全平息,王审知便以惊人的效率,将“方田均税法”

与重造“鱼鳞图册”

的议题,正式摆上了台面。

这一次,不再是试探性的提议,而是经过陈褚等人详细规划、反复推敲后的具体方案。

诏令起草得极为严谨,明确了清丈范围、田亩等级划分标准、新的税赋比率,以及对隐户的安置政策,力求在“均平”

与“效率”

之间找到平衡。

这一日,节度使府颁下《劝农均田令》,以王审知的名义,正式昭告福建全境。

告示用词恳切,阐述了“民无恒产则无恒心”

、“田赋不均则国用不足”

的道理,强调了此举旨在“安流民、实仓廪、固邦本”

,并承诺新法之下,自耕农负担将有所减轻,新授田之流民可享数年免税之优待。

告示在泉州各处城门、市集张贴,立刻引了巨大的轰动。

普通百姓、尤其是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以及刚刚在疫情中失去家园的流民,闻讯后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将王审知称为“王青天”

,期盼着能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泉州城内外的气氛,因为这份充满希望的政令,而显得格外热烈。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民意背后,潜藏的暗流也开始涌动。

就在《均田令》颁布的当晚,泉州城几家最负盛名的酒楼后院,几场隐秘的宴饮正在同时进行。

与会者并非达官显贵,多是些衣着华丽、眼神精明的中年人或老者,他们是泉州乃至福建各地有头有脸的豪强乡绅的代表。

平日里,他们或许互有竞争,但此刻,面对可能动摇他们根基的《均田令》,他们不得不暂时放下成见,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诸位,王司马此举,是要断我等根基啊!”

一个肥头大耳、姓黄的米商压低声音,脸上满是愤懑,“清丈田亩?说得轻巧!

那些隐匿的田产、依附的佃户,一旦被查出来,不仅要补缴巨额税赋,怕是连田产都保不住!”

“黄兄所言极是。”

另一个干瘦的老者,是泉州林氏的一个旁支族长,捻着胡须,忧心忡忡,“还有那‘均田’,拿什么均?还不是要动我们手里的地,去分给那些泥腿子?长此以往,我等士绅体面何存?家族何以维系?”

一个来自闽北、声音洪亮的矿主猛地一拍桌子:“怕他作甚!

我等在地方经营多年,树大根深!

官府派来的胥吏,哪个不是我们喂饱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不了,我们就联起手来,软磨硬抗!

他王审知还能把我们都抓起来不成?法不责众!”

“鲁莽!”

一个一直沉默不语、气质较为沉稳的布商摇了摇头,“王审知非寻常官吏。

你们忘了他对付王绪、清理郑珏、乃至应对瘟疫的手段了?此人行事,谋定后动,雷霆万钧。

跟他硬碰硬,绝非良策。”

“那依赵兄之见,该如何?”

黄米商急切地问。

赵布商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明面上,我们自然要表示拥护新政,甚至可以主动捐出一些边角荒地,以示支持。

但暗地里……第一,联络各地宗族,统一口径,在清丈时,能瞒则瞒,能少报则少报,利用胥吏和地方耆老的关系,尽量保全核心田产。

第二,对那些被安置的流民,可以暗中施压,或利诱,让他们不敢、或者不愿接受授田,甚至制造些小摩擦,让这‘均田’之事推行不下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压低了声音,几乎细不可闻:“听闻王司马志向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