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善后与新生(1 / 3)

加入书签

泉州城内的气氛,如同久雨初晴,虽然泥泞尚未干透,但阳光已然普照。

街市上的人流明显增多,虽然大多还戴着面巾,但眼神中的恐惧已逐渐被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期盼所取代。

城西隔离区的封锁并未完全解除,但新增病例已连续多日为零,大部分轻症患者康复,重症患者数量也大幅减少,标志着这场惨烈的防疫战争,终于进入了扫尾阶段。

节度使府内,王审知主持了疫情后的第一次全面议政。

与会官员虽然面色依旧带着疲惫,但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

陈褚先汇报了最终的疫情统计:“……自疫情爆至昨日,泉州城内及周边波及区域,共现疑似病患两千三百余例,确认死亡四百七十一人。

其中,包括医官、学徒、兵士及志愿役者,因公殉职者,共八十九人。”

他声音低沉,念出每一个数字都显得格外沉重,“若无大人力排众议,推行《防疫疏略》,依古法任其蔓延,据多位老医官预估,死者恐十倍于此数,泉州……或将不存。”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明白这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冰冷的统计,是一条条曾经鲜活的生命,也是新法旧念交锋下,血淋淋的证明。

王审知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阵亡将士,按最高抚恤标准,其家眷由官府赡养。

殉职医官、役者,同样厚恤,其子女若愿学医或入天工院,优先录取。

所有参与防疫之官兵、吏员、医者、工匠,记功一次,另按‘军功田’例,折算银钱或田亩赏赐。

这笔支出,由节度使府和内帑共同承担,不得摊派于民。”

“大人仁厚!”

众官员齐声道。

这一举措,不仅安抚了人心,更明确传递出对“技术人才”

和“实干者”

的极度重视。

“元亮,”

王审知看向陈褚,“《防疫纪要》的编撰要加快。

不仅要记录方法、数据、药方,更要将此次防疫中的得失、经验教训,尤其是早期流民管理失控的惨痛教训,详细载入。

此书完成后,刊印千份,下至州县乃至重要乡镇,命主官熟读,并定期组织乡老、里正学习。

我们要让应对疫病,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常识’。”

“属下已在加紧进行,鲁震大匠还提议,可将一些关键的卫生措施,如饮水需沸、污物处理等,绘成简易图册,便于在不识字的百姓中传播。”

陈褚补充道。

“准!”

王审知点头,对鲁震能想到这一层颇为满意。

“还有,医政司的筹建要立刻着手。

任主官的人选……”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一位在疫情中表现出色、既通医理又不墨守成规的中年医官身上,“便由林仲景林医官担任。

医政司独立于天工院,直属节度使府,负责统筹全福建医药资源,培养医官,研究疾病,推广卫生。

各级官府需全力配合。”

被点名的林仲景激动出列,深深一揖:“下官必竭尽所能,不负大人重托!”

安排完这些紧要事务,王审知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个更深远的问题:“经此一疫,可见人口流动管理之重要,亦可见旧有田亩册籍之混乱不清。

许多流民之所以成为隐患,根源在于在原籍地无立锥之地,或田亩被豪强隐没,税赋沉重,不得不逃。

福建要长治久安,根基在于民生,民生之本在于田亩。”

他看向负责民政和财政的官员:“我意已决,待疫情影响完全消除,便在全福建范围内,推行‘方田均税法’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