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一把火(1 / 3)
郑珏的退守,如同一头受伤的老狼暂时隐入丛林舔舐伤口,泉州官场表面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
但王审知案头堆积的军情急报,却像不断敲响的警钟,提醒着他这平静之下酝酿着何等狂暴的风雨。
南汉军队在边境的调动日益频繁,规模远之前的试探,斥候甚至回报现了疑似大型攻城器械的部件在向前线运输。
刘隐的耐心显然已经耗尽,战争的阴云沉重地压在福建上空。
内部隐患虽暂得清理,但王审知深知,若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外部军事挑战,一切内政成果都将化为泡影。
福建的军队,必须在他手中脱胎换骨,从一支带有旧式军阀色彩的武装,转变为一支纪律严明、战力强悍、且对自己绝对忠诚的新式力量。
改革军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要任务。
这一日,节度使府议事厅内,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众多将领脸上的凝重与些许不安。
王审知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下方。
左侧是以李尤、张渠为的铁杆支持者,眼神坚定;右侧则是包括吴勐在内的一些王潮时代遗留的老将,他们或因资历,或因手中仍握有部分兵权而位列于此,此刻大多眉头微蹙,对即将宣布的变革充满疑虑。
“诸位将军,”
王审知没有多余的寒暄,声音清晰而有力,直接切入主题,“南汉刘隐,磨刀霍霍,大战将至。
福建生死存亡,系于我军能否一战!
然,纵观我军旧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赏罚不明,升迁壅滞,士卒无恒产则无恒心,此等军队,何以对抗虎狼之师?”
他顿了顿,让这番话在每个人心中沉淀,然后斩钉截铁地宣布:“故,自即日起,推行‘军功田制’与‘新式军律’,彻底革除积弊,锻造我福建新军!”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议论声。
吴勐按捺不住,再次充当了保守派的代言人,他出列拱手,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解和担忧:“王司马!
军制乃国之大事,牵一而动全身!
这‘军功田’……莫非是要将现有官田、乃至我等部曲私产分与士卒?此举恐引起将士不满,动摇根基啊!”
他担心的是自身和部属的利益受损。
王审知似乎早有所料,平静却不容置疑地解释道:“吴将军过虑了。
‘军功田’非是劫富济贫,而是开源激励!
其田亩来源有三:一为抄没林家等逆产之官田;二为组织军屯新垦之荒地;三为鼓励无地士卒家属迁台、赴澎湖开拓所获之田。
绝不侵夺现有合法田产。”
他示意陈褚展开详细章程,继续阐述核心原则:“‘军功田’之要义在于:一、按功授田。
凡作战英勇、训练刻苦、技术精湛者,不论出身兵将,皆按功勋大小,登记在册,授予相应份额永业田,田契归其个人名下,可传子孙,唯不得私下买卖,若触犯军法重律或非荣誉离营则收回。
二、战时为兵,闲时屯垦。
所垦田地产出,三成归己,七成充作军粮,如此既可减轻百姓赋税压力,亦使士卒粮饷更有保障。”
李尤立刻洪声支持:“大人此策,实乃强军根本!
当兵吃粮,图个什么?不就是封妻荫子,有个指望吗?有了这能传家的田地,兄弟们就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必当效死用命!”
他麾下的将领纷纷点头,他们多是底层出身,深知土地对士卒的吸引力。
张渠也补充道:“而且按功行赏,能者多劳多得,可彻底打破以往论资排辈、赏罚不均的陋习!
让有本事的年轻人看到晋升之阶!”
王审知点头,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鲁震:“鲁大匠,军械坊亦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