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继位之争(2 / 3)
>然观今时今日之福建,内忧外患,岂是垂拱而治之时?”
他引经据典,将立幼主的弊端点出,接着话锋一转:“反观王司马,自随大帅入闽以来,献策安民,兴利除弊,整军经武,卓有建树,军民有目共睹。
大帅病重期间,政务军务皆由司马代为处置,井井有条。
此乃事实,非虚言也。
且大帅临终之际,殷殷嘱托,将军政大事交于司马,此乃‘人情’;司马之才德功绩,足当大任,此乃‘法理’(指实际能力和贡献构成的合法性)。
由司马继任,上合天理,下应民心,中顺大帅遗愿,实乃当前最稳妥、最符合福建利益之选择。”
陈褚一番话,有理有据,既驳斥了立幼主的不可行,又为王审知继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遗愿+能力+民心),将“法理”
重新定义。
王审知这才缓缓开口,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代表,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审知年幼失怙,幸得兄长抚养教诲,方有今日。
兄长大恩,没齿难忘。
今兄长撒手人寰,将这福建重担交于我,审知诚惶诚恐,唯恐有负所托。”
他先表达谦逊和悲痛,继而语气转为坚定:“然,正如李将军、陈长史所言,福建现状,不容我等拘泥虚文,空谈误国!
南汉陈兵边境,其心叵测;内部百废待兴,民心思定。
当此存亡继绝之秋,需要的是一位能凝聚人心、果断决策、带领大家共度时艰的主帅,而非一个需要扶持的幼主!”
他站起身,走到厅中,逼视着刚才提议立幼主的钱参军等人:“至于朝廷旨意,我自会即刻上表,陈明情由,恭请圣裁。
但在朝廷明诏抵达之前,福建不可一日无主!
审知既受兄长遗命,承军民之望,敢不竭尽全力,暂摄节度事,以维大局,以安人心?!”
这番话,既表明了尊重朝廷的最终权威,又强调了当前“暂摄”
的必要性和合法性(遗命+军民之望),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至于延翰侄儿,”
王审知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温情,“他是我兄长唯一骨血,我必视若己出,悉心教导,保其一生富贵平安。
待其成年,若有才德,这福建基业,自有他一份责任。
但绝非此刻!”
软硬兼施,情理并茂。
王审知的表态,彻底堵死了“立幼主”
这条路。
大多数州府代表,尤其是那些需要直面南汉压力的边境镇将,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王司马所言极是!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我等愿奉王司马号令,共保福建!”
钱参军等人见大势已去,也不敢再强辩,只得讪讪地附和了几句。
偏厅内的这场交锋,以王审知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他成功地压制了“立幼主”
的呼声,初步确立了由自己“暂摄节度事”
的格局,获得了各地实力派至少是表面上的认可。
然而,王审知心中清楚,这仅仅是开始。
郑珏绝不会甘心失败,他一定还有后手。
而外部,南汉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
送走各地代表后,他立刻对李尤下令:
“加强边境戒备,南汉若有异动,立刻来报!
同时,派人严密监视郑珏府邸,我要知道他接下来每一步动作!”
灵堂的香火仍在燃烧,而权力的争夺,已经从暗流涌动,变成了半公开的较量。
王审知知道,他必须尽快完成内部的整合,才能集中力量,应对那即将到来的、真正的狂风暴雨。
继位之争,战告捷,但更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