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谣言反击战(1 / 3)

加入书签

陈褚的转向如同在平静的潭水中投下巨石,涟漪迅扩散。

他不再仅仅是王审知政策的执行者,更成为了新学思想的旗手。

那篇以瘟疫防治为切入点,犀利驳斥守旧观念、论证格物致用即仁政的文章,以其扎实的案例、清晰的逻辑和陈褚本人深厚的儒学功底,在泉州士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不少寒门士子和务实派官员读后深感共鸣,原本被郑珏“礼法”

大旗所震慑的中间派,也开始重新思考。

然而,这并未能阻止暗流的涌动。

郑珏阵营敏锐地意识到,王审知正在加整合内部力量,尤其是开始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他们必须用更猛烈、更恶毒的方式,来破坏王审知刚刚建立的权威和民心基础。

而散布谣言,无疑是最廉价也最阴险的武器。

先是在市井之间,一些含沙射影的流言开始像瘟疫般蔓延开来,版本繁多,却核心恶毒:

“听说了吗?王司马其实早就想夺权了,大帅的病……嘿嘿,说不定有蹊跷!”

“是啊,不然怎么死得这么突然?还秘不丧,肯定是心里有鬼!”

“我还听说,他搞那些新玩意,耗费无数钱粮,都是为了收买人心,好自己当土皇帝!”

“对对对,他还跟那些海外蛮夷勾勾搭搭,说不定要把咱们福建卖给番邦呢!”

这些谣言经过精心设计,抓住了平民百姓对权力更迭的本能恐惧和对未知事物的天然疑虑,虽荒诞不经,却因其耸人听闻而传播极快。

更阴险的是,一些针对王审知个人的污蔑也开始出现,甚至编造其生活奢靡、行为不端的假消息。

与此同时,在士林和官场中,另一种“高级”

谣言也在悄然散播。

郑珏的门生故旧们,在诗会、文社等场合,看似不经意地谈论:

“王司马年轻气盛,重用匠贾,长此以往,士人地位何在?礼崩乐坏啊!”

“他那些政策,看似利民,实则与民争利!

你们看那市舶司,税收大增,可曾惠及寻常士子?”

“听闻他欲废科举,改以工巧取士,如此下去,圣贤书还有何用?”

这些言论,精准地挑拨着士大夫阶层的敏感神经,将王审知的新政描绘成对传统秩序和既得利益的巨大威胁。

流言如刀,杀人不见血。

很快,王审知就感受到了压力。

民间开始出现一些异样的目光,原本热烈的拥戴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官场中,一些原本态度暧昧的官员,变得更加疏离;甚至连军中,也出现了一些窃窃私语。

这一日,王审知正在书房与陈褚、李尤商议军务,张渠面色凝重地进来禀报,提到了市井中关于王潮死因和王审知“勾结外邦”

的恶毒谣言。

李尤一听,顿时怒冲冠,猛地一拍桌子:“混账东西!

竟敢如此污蔑大人!

让我带兵去把那些嚼舌根的家伙全都抓起来,看谁还敢胡说八道!”

王审知抬手制止了冲动的李尤,脸色平静,但眼神深处却蕴含着风暴:“抓?抓得完吗?谣言如野草,烧不尽,吹又生。

用军队去堵百姓的嘴,是最愚蠢的做法,正好中了郑珏的圈套,坐实我们‘暴虐’、‘心虚’的罪名。”

陈褚捻着胡须,沉吟道:“大人所言极是。

谣言之势,在于其似是而非,传播迅捷。

强硬镇压,适得其反。

需以巧破之。”

“元亮有何良策?”

王审知问道。

陈褚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郑珏散播谣言,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人心疑虑。

那我们便反其道而行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