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茶楼里的科普(2 / 3)

加入书签

万狼牙箭,助那孙刘联军大破曹军,堪称千古奇谈。

然,话说回来,这军国大事,离咱小老百姓终是远了点。

今日啊,老朽不妨给诸位说段近在眼前的稀奇事,就生在咱泉州城外!”

茶客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回来,纷纷竖起耳朵。

“却说那城南外,有个老农,姓张,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张老三。

这张老三啊,种了一辈子地,老实巴交,往年这时候,正为春耕愁得睡不着觉哩!

为啥?那老犁又沉又笨,累死累活一天也犁不了几分地,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借牛……”

老周说得绘声绘色,将张老三以往的艰辛描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台下许多农户的共鸣,纷纷点头叹息。

“可今年奇了!”

老周声音一提,眉飞色舞,“这张老三也不知走了什么运道,竟得了一件‘神器’!

此物名曰‘王家犁’,嘿!

那真是不得了!

辕杆是弯的,灵巧得很!

一张犁,一头牛,一天轻轻松松犁上两亩地!

那张老三扶犁,竟还能腾出手来抽袋旱烟!

您说神不神?”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真的假的?有这么神的犁?”

“我好像也听说了,东门外老李家就用上了!”

“乖乖,那得省多少力气!”

老周趁热打铁,继续道:“这还不算完!

用了这新犁,地耕得深,土翻得透!

秋收之时,嘿!

您猜怎么着?那张老三家打的粮食,比往年多了足足五成!

金灿灿的谷子堆满了仓,乐得张老三见牙不见眼,逢人便夸:‘王司马给的这犁,真是活命的神器啊!

’”

他模仿着老农的口气,惟妙惟肖,引得台下阵阵笑声和惊叹。

类似的情景,也在其他茶楼酒肆上演。

有的说书人讲述流民如何通过修路挣口粮,不再挨饿受冻;有的则渲染阿卜杜拉船队带来的奇异货物和赚钱机会;甚至还有人将堆肥的过程,编成了一个“点污成金”

的神奇小故事。

这些市井故事,比官府的告示更生动,比士子的文章更亲切,迅在贩夫走卒、平民百姓中间流传开来。

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不再仅仅是“正理学社”

那些高深莫测又遥不可及的“大道理”

,更多的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鲜变化和希望。

“听说了吗?城西王寡妇家的小子,去了那试造坊,一个月挣的钱比他娘缝补一年还多!”

“可不是嘛!

以前总觉得官老爷没好人,现在这位王司马,好像真不太一样……”

“啥华夷之辨,俺不懂!

俺就知道,谁能让俺吃饱饭,俺就认谁!”

舆论的风向,在不知不觉中生着微妙的偏转。

“正理学社”

那套理论,在精英圈层或许仍有市场,但在更广阔的民间,王审知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务实”

、“利民”

的形象,赢得了广泛的底层支持。

郑珏很快也得知了这些“茶楼小调”

,气得他摔碎了一套心爱的茶具。

“卑鄙!

无耻!

竟用如此下作手段,蛊惑无知小民!”

他在学社聚会中痛心疾,“斯文扫地!

斯文扫地啊!”

然而,除了继续斥骂,他现自己一时间竟难以有效反击。

难道要让满腹经纶的学社成员,也去市井间跟说书人争抢听众吗?那成何体统!

王审知听着陈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