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秽物岂可玷沃土(1 / 3)

加入书签

“以工代赈”

之策的成功,如同在泉州沉闷的政坛投下了一颗醒神的石子,涟漪荡开,不仅安抚了流民,更让许多观望者对王审知的务实与魄力有了新的认识。

城外道路一日日变得平坦,水渠重新流淌起清泉,城墙的垛口也被逐块加固,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比任何安民告示都更有说服力。

市井间,“王父母”

的称呼叫得愈顺口,甚至开始有零星的工匠或农户,壮着胆子跑到格物堂在泉州的分部门口,怯生生地询问是否真如传言所说,有“好想法”

就能换赏钱。

王审知深知,安抚流民、修复基础设施只是稳住局面的第一步。

真正要让泉州恢复元气乃至越往昔,根基在于农业。

仓廪实而知礼节,更何况在这乱世之中,粮食就是最硬的道理,是支撑一切梦想——无论是强大的军队、繁荣的商业还是兴盛的文教——的基石。

他早已注意到,泉州周边的土地虽称得上肥沃,但耕作方式却仍显粗放落后。

农户们大多沿用祖辈传下来的老法子,地力消耗颇大,亩产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便是增肥地力。

这一日,王审知召来了陈褚、度支司官员以及几位近期表现积极、被擢升管理的流民工头(如今已可称为小吏),还有格物堂负责农事研究的几位老农出身的匠师。

“诸位,流民安置已初见成效,工程进展顺利,此乃诸位之功。”

王审知先肯定了近期的工作,随即话锋一转,“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工程终有完结之日,若要百姓长久安居乐业,根子还在田地上。

我观本地田亩,施肥之法似乎颇为单一,地力恐有不足。”

一名老农匠师连忙躬身回答:“大人明鉴。

咱们这儿,肥田主要靠畜粪和河塘淤泥,偶尔烧些草木灰。

好的畜粪难寻,价也高,寻常农户家用得也省……”

王审知点点头:“畜粪自是好的,但来源有限。

我有一法,或可广开肥源,且效果未必弱于畜粪。”

众人顿时竖起耳朵,连陈褚都好奇地望过来。

“此法名曰‘堆肥’。”

王审知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便是将日常生活中看似无用之物,如人畜粪尿、秸秆杂草、落叶、厨余垃圾、乃至街巷清扫的污秽尘土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堆积,控制干湿,定期翻搅,使其热酵。

数月之后,这些秽物便会转化为黝黑无臭、肥力极佳的腐殖质,施入田中,不仅能增产,更能疏松土壤,保水保墒。”

他描述着现代堆肥的原理,但在众人听来,却无疑是石破天惊!

度支司的官员脸色先就变了,他脑子里瞬间算的是这得需要多少人工、占据多少场地?而且……收集那些污秽之物?想想就觉有辱斯文!

那几位流民工头也是面面相觑,他们刚脱离“秽物”

不久,如今听说官老爷要主动去收集那些东西,还要用来种粮食?这……

就连格物堂的老农匠师,也面露极大的迟疑:“大人……这……用人畜粪尿也就罢了,毕竟古已有之。

可那些杂草垃圾、街巷尘土……未免太过污秽?此等秽物培土,种出的粮食……岂能下咽?怕是会玷污了土地,惹来病疫啊!

祖宗之法,似乎未有此例……”

“祖宗之法,亦是前人不断摸索而来。”

王审知耐心道,“此法在海外或有先例,且我已深思其理。

酵产生的高温,足以杀灭绝大多数致病污秽之物,最终所得,乃是纯净之肥。

诸位试想,森林之中,落叶层层堆积腐烂,为何能使树木茁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