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异域奇商与天外稻种(1 / 3)

加入书签

堆肥试验田的巨大成功,如同在泉州沉闷的舆论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远王审知最初的预期。

“亩产三石六”

这个近乎神话的数字,伴随着石伯那捧金灿灿、饱满满的谷粒,以惊人的度传遍了城乡角落。

格物堂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不再是好奇的观望者,而是真正渴望学习技术的农夫。

原本对“秽物”

避之唯恐不及的人们,如今看待那些酵中的堆肥堆,眼神里都带上了几分探究和热切。

王审知趁热打铁,让格物堂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堆肥简要法》,由识字的吏员下到各乡里宣讲示范。

同时,度支司出台鼓励政策,凡按法堆肥、并报备核查成功的农户,可减免部分来年农具租赁费用。

一时间,泉州城外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肥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纯粹的嫌弃,而混杂了一种对于丰收的期盼。

郑珏及其学社遭遇了重挫。

他们无法否认那实实在在的产量,只能转而更加激烈地抨击王审知“重利轻义”

、“引导百姓舍本逐末”

,试图将争论拉回抽象的“义利之辨”

战场,但声音已然微弱了许多,甚至在士林内部,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质疑一味排斥“器用”

是否真的合乎圣人所言的“厚生”

之本。

王审知无暇过多沉浸在农业改革的胜利中。

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那碧波万顷的海洋。

泉州的复兴,乃至未来的强盛,绝不能仅仅依赖于土地的精耕细作,更在于重启那通往世界的海上贸易之路。

港口设施的修缮、水营战船的建造、贸易规章的制定……千头万绪,都需他统筹规划。

就在这忙碌的间隙,一名亲卫匆匆来报,脸上带着几分惊奇:“大人,港口来了一支番邦船队,规模不小!

为的商人自称来自大食(阿拉伯),名叫阿卜杜拉,说是……说是应您之邀而来?”

王审知闻言,眼中骤然爆出惊喜的光芒!

阿卜杜拉!

他几乎快要忘记,在刚入主泉州、百废待兴之时,他曾通过一些侥幸未被战火完全摧毁的旧有海商关系网络,向南海方向派出了数支携带信物的试探性小船队,试图重新连接与外界的贸易线路。

信中,他大致描述了泉州易主、渴望重启贸易的意愿,并附上了一些恢复生产的瓷器、丝绸小样。

这原本只是广撒网的尝试,并未指望立刻有回音,没想到……

“快请!

不,我亲自去港口迎接!”

王审知立刻放下手头公务,唤上陈褚和几名通晓番语的胥吏,翻身上马,直奔港口而去。

如今的泉州港,虽远未恢复鼎盛时期的“梯航万国”

盛况,但经过初步清理和修缮,已不再是往日死气沉沉的模样。

几艘新下水的巡逻战船停泊在侧,码头上工人往来,正在加固栈桥,装卸建材。

而当王审知赶到时,立刻被港外海面上的景象所吸引。

五艘巨大的阿拉伯三角帆船(dho91s)正缓缓驶入港湾,其造型与中式福船迥然不同:高耸的桅杆、巨大的三角帆、曲线优美的船身,充满了异域风情。

船体历经风浪,显得有些沧桑,但依旧显得雄伟而神秘。

码头上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泉州百姓,他们指着那奇特的船只和船上那些深目高鼻、缠着头巾、穿着长袍的异邦水手,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惊奇、警惕,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

最大的那艘帆船缓缓靠岸,跳板放下。

一名中年男子率先走下船来。

他身着洁白的阿拉伯长袍(thobe),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