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亩产一石八(1 / 3)
夏去秋来,时光在泉州这片饱经风霜又孕育新机的土地上悄然流转。
城外那两块备受瞩目的“试验田”
,已然从初时的嫩绿秧苗,抽长为一片茂密金黄、沉甸甸压弯了稻穗的海洋。
海风吹过,稻浪翻滚,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一个即将揭晓的秘密。
整个夏天,石伯几乎将家安在了田埂上。
他对两块田的照料可谓倾注了全部心血,真正做到了王审知要求的“一模一样”
。
浇水、除草、驱虫,他甚至固执地用同一根扁担挑水,确保两边的水量都不多不少。
内心的天平,却始终在“祖宗之法”
的敬畏与对“司马大人”
那匪夷所思之举的隐约期待间摇摆不定。
他常常蹲在田边,眯着老眼,仔细比较着两块田的稻株——似乎,用了堆肥的那一块,稻秆更粗壮些,穗头也更长更密些?他不敢确定,生怕是自己的错觉。
城内的目光,也从未真正离开过这两块田。
茶楼酒肆里,时不时还有人拿“秽物肥田”
的赌约打趣,但语气已不似当初那般全然的嘲讽,多了几分探究和等待。
郑珏学社的士子们,依旧坚持“王道不涉污秽”
的论调,但私下里,也有人忍不住差遣书童或家仆,远远地去田边望上一眼,回来描述那“似乎并无不同,甚至……更显精神”
的稻子。
王审知期间又去过数次,但他只是远远观望,询问石伯情况,并未再下田插手。
他深知,过度关注反而会带来压力,此刻最重要的是让作物自然生长,让事实本身说话。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港口的扩建、水营的筹建以及与阿卜杜拉越来越深入的贸易谈判上。
但阿福注意到,每次路过城外,大人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一片金黄的方向。
终于,秋分已过,稻谷彻底成熟,进入了最适宜的收割时节。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清气爽。
王审知特意换上了一身简便的常服,带着陈褚、度支司官员、格物堂的几位匠师,并邀请了泉州衙署内几乎所有品级的官员——包括那些面色复杂、颇不情愿的旧吏,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试验田边。
消息早已传开,田埂四周,早已被闻讯赶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农夫、工匠、商贩、甚至还有不少胆大的妇孺,都伸长了脖子,翘以盼。
人群中,赫然可见以林仁达为的几位豪强代表,以及几位“正理学社”
的士子,他们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表情矜持而冷淡,仿佛只是来看一场与己无关的热闹。
郑珏本人并未亲至,但其态度,已由他的门生代表无疑。
王审知环视一周,目光平静。
他看向紧张得双手不停搓揉的石伯,温和地问道:“石伯,可以开始了吗?”
石伯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回大人,可以了!
两块田的稻子,都熟透了!”
“好!”
王审知朗声道,“为示公正,请诸位共同监督。
从收割、脱粒到称重,全过程公开。
陈先生,你带人负责记录。
度支司,准备好量具。”
他指了指身后带来的十几名军中士卒:“这些军士,负责收割和出力气的活。
石伯,你在旁指导,确保颗粒归仓。”
命令下达,军士们立刻下田,分成两组,同时开始收割两块相邻的稻田。
锋利的镰刀划过,金黄的稻秆成片倒下,出唰唰的声响。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们的衣背,但围观众人的注意力全都聚焦在那不断扩大的空地上,和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