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工匠老赵(1 / 4)
第一辆独轮车的散架,像一盆冷水,当头浇在了所有期待者头上。
木轮碎裂的声响、士兵们压抑不住的窃笑、张队正那毫不掩饰的嘲讽……这一切都凝固在王审知的耳中和眼前。
他站在原地,脸上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碎木迸溅,而是那种理想照进现实却被现实狠狠回击的窘迫与尴尬。
“某早就说过,奇技淫巧,终非正道!”
张队正洋洋得意的声音格外刺耳,“白白浪费了上好的木料和赵掌案的手工!
有这功夫,不如多派些人手去砍柴!”
围观的人群中,那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将领和士兵纷纷摇头,低声议论着散去。
支持王审知的李百夫长等人,脸上也露出了失望和为难的神色。
阿福气得满脸通红,想要争辩,却被王审知用眼神制止了。
王审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失败固然难堪,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原因。
他的目光没有看向嘲讽者,而是投向了沉默地站在散架木车旁的赵掌案。
老匠人脸上没有任何讥讽或埋怨,他只是蹲下身,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断裂的车辕和碎裂的轮辐,眉头紧锁,眼神专注,仿佛在聆听这些木头临终前的哀鸣。
那神情,不是一个看客,而是一个面对失败作品的真正匠人。
王审知心中一动,推开想要上前安慰他的阿福,快步走到赵掌案身边,也蹲了下来。
“赵掌案,抱歉,是我估算有误,连累您的心血白费了。”
王审知诚恳地说道,语气中没有丝毫推诿。
赵掌案抬起头,有些诧异地看了王审知一眼。
他见过太多有点子就趾高气昂、出了错就推卸责任的“聪明人”
,像王审知这样身居高位却能立刻坦然认错的,倒是少见。
“参军言重了。”
老匠人的声音沙哑,如同磨砂纸擦过木头,“造物之事,失败乃是常事。
只是……可惜了这些好材料。”
他的手指摩挲着一块断裂的榉木车辕,满是心疼。
“您看,问题出在何处?”
王审知虚心求教,“是结构不稳?还是受力不均?或是木材强度不够?”
赵掌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几处关键的断裂点指给王审看:“参军请看这里,辕杆与车架连接处,您设计的这个‘卯榫’想法极巧,但吃劲太深,木纹走向又未考虑周全,猛力一压,便从纹理薄弱处崩开了。
还有这轮子,”
他拿起一块轮辐碎片,“辐条数目或许够了,但削得稍细了些,且未经阴干处理,韧性不足,遇重压易脆断。”
王审知仔细听着,心中豁然开朗。
他的设计基于现代力学概念,却严重忽略了古代的具体材料特性、加工工艺和木料本身的天赋限制。
纸上谈兵与亲手制作之间,隔着巨大的经验鸿沟。
“原来如此……是我想当然了。”
王审知叹道,随即眼神再次坚定起来,“赵掌案,那我们便改!
加粗关键部件,优化连接方式,选用更坚韧的木材,您看如何?”
赵掌案沉吟片刻,缓缓道:“参军,造车不同于打造刀枪,光结实还不够,还需省力、灵巧。
全部加粗,车体重了,推行更费劲,怕是得不偿失。
需得在关键处加固,非关键处减重,这其中分寸,需细细拿捏。”
“正是此理!”
王审知击节赞叹,“这就叫……‘好钢用在刀刃上’!”
他下意识地用了一个后世谚语。
赵掌案愣了一下,细细品味这句话,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好钢用在刀刃上……此言大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