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积势待时(2 / 3)

加入书签

利用石炭的新式高炉和锻造炉图纸,选址兴建!需要什么,直接找陈长史协调。我们的水师需要更多的炮,陆军需要更精良的甲胄,都指望它了!”

“王爷放心!有了这石炭,俺老鲁要是再弄不出好东西,就把这双手剁了喂鱼!”鲁震拍着胸脯保证,引来周围工匠一阵善意的哄笑。

而在天工院另一角的暖房里,沈括正对着几株刚刚破土而出、顶着两片嫩绿子叶的幼苗,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数据。这正是播种下去的“澄神豆”(咖啡)。虽然只是寥寥几株,且能否顺利长大、开花结果还是未知数,但这来自万里之外的希望之芽,依然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与阿非利加使者的贸易谈判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李尤的主持下,福建方面以优惠的价格,签订了一份长期供应“澄神豆”和象牙的契约,并获得了在阿非利加东海岸一处友好港口建立小型商栈的权利,迈出了直接介入非洲贸易的第一步。首批抵达泉州的“澄神豆”经过烘焙尝试,虽然工艺尚不完善,但那独特的香气和提神效果,已经开始在泉州上流社会和天工院的学者圈子里小范围流行起来,甚至有人戏称其为“墨玉汤”,虽初尝苦涩,却回味无穷,象征着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这一日,王审知难得有暇,在陈褚的陪同下,微服漫步在泉州城外的乡间。田野里,“金黍”挺拔,“地宝”藤蔓铺地,一片生机勃勃。沿途遇到的农人,见到他们虽不识身份,却也面带笑容地行礼问候,气氛祥和。

“元亮,你看这田畴,这百姓,方是乱世中真正的‘祥瑞’。”王审知指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朱温在汴梁争权夺利,引狼入室,而我们在此处,却是在扎扎实实地播种希望,积蓄民力。孰优孰劣,历史自有公断。”

陈褚点头称是:“王爷以民为本,以技强国,此乃堂皇正道。如今我福建仓廪渐实,工匠用心,水师扬威,商路通达,更兼新作物遍野,新燃料在手,新饮品入市……内部根基之稳固,远超朱温想象。只待北方有变,王爷振臂一呼,则天下景从,未必是虚言。”

王审知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话头,转而问道:“水师那边,新舰建造情况如何?”

“回王爷,‘平海号’已完全形成战力,与‘靖海’、‘定远’组成核心。韩猛将军督造的新一级快速巡航舰,首舰‘飞鱼号’也已下水舾装,此舰侧重速度与侦察,可弥补现有舰队之不足。李尤将军在马六甲,正依据与佛郎机、阿拉伯人交战的经验,提出对现有舰炮和战舰防护的改进意见,天工院已在研究。”

“好。告诉李尤和韩猛,水师建设,一刻不能停。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局限于马六甲和印度洋。”王审知目光投向东方那无垠的海面,“那片更广阔的海洋,那些传说中的岛屿(指菲律宾、乃至更东的太平洋岛屿),未来未必不能成为我华夏子民新的家园。”

正说着,一骑快马从官道尽头飞驰而来,马上骑士见到王审知与陈褚,立刻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递上一封插着红色羽毛的紧急军报。

“王爷!陈长史!北地急报!”

王审知接过军报,迅速拆开,目光扫过,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陈褚心中一动,低声问道:“王爷,可是汴梁……?”

王审知将密报递给陈褚,沉声道:“朱温……已于三日前,薨了。”

陈褚快速浏览密报,内容除了确认朱温死讯,更详细描述了汴梁如今的混乱局面:朱友珪虽凭借掌控部分禁军暂时占据皇宫,宣布继位,但朱友贞在外拥兵自重,拒不承认,双方剑拔弩张。其他朱温旧部与地方节度使或观望,或暗自串联,中原顷刻间已呈分崩离析之态。而更令人忧心的是,契丹一支数千人的骑兵,已应朱友珪之“邀”(或是趁火打劫),突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