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风过无名拳自生根(1 / 3)
沥青路在村口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
周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混合气息,唯独没有他想象中应有的香火味。
他此行的任务很明确:作为官方派来的第三批评估专家,最终裁定柳塘屯是否具备建立“林尘英雄纪念馆”
的资格。
前两任专家都给出了模棱两可的报告,字里行间充满了困惑,这让上级很不耐烦。
周砚不一样,他以冷静和数据着称。
他手中的高精度测量仪可以记录下每一处遗迹的细节,而背包里的访谈提纲则包含了上百个问题,旨在量化村民对林尘的崇敬程度。
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那块据说留有林尘毕生功力精华的拳印石,静静地立在村口的大槐树下。
没有鲜花,没有祭品,香炉里积着一层薄薄的雨水,冰冷死寂。
几个七八岁的孩童正绕着石碑追逐打闹,小手在那个深刻的拳印上摸来爬去,口中喊着“抓到你了”
,笑声清脆,却无一人提及那个本应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名字。
周砚皱起了眉。
他打开笔记本,在“初步观察”
一栏里写下几个字,笔尖用力,几乎要划破纸背:“崇拜消失?还是转移?”
村长岳山是个沉默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
他没有阻止周砚的调研,甚至没有多问一句,只是平静地出了邀请:“周专家,天色不早了。
你要了解柳塘屯,光看石头是没用的。
不如跟我们一起过几天,参加‘守更三课’。”
“守更三课?”
周砚感到一丝兴趣,这不在他的任何资料里。
“晨扫街,午授拳,夜巡灯。”
岳山言简意赅。
次日清晨,天还蒙蒙亮,周砚就被哗哗的扫地声吵醒。
他推开窗,只见村里无论老少,都拿着竹制的大扫把,默不作声地清扫着街道。
没人说话,只有扫把与石板路的摩擦声,汇成一种奇特的韵律。
他跟着队伍扫了半条街,笨拙的动作引得旁边的岳山看了他一眼,但依旧什么都没说。
午时,村子的打谷场上,几十个青年男女站得松松垮垮,却自有一股沉凝之气。
岳山亲自下场,一招一式地教授拳法。
周砚看得出来,这套拳法大开大合,刚猛无比,确实有林尘的影子,但又似乎简化了许多,更注重力的瞬间爆。
他学着村民的样子,扎下马步,一拳一拳地模仿,汗水很快浸湿了后背。
一个时辰后,队伍解散。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递给他,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丝善意:“小伙子,练得认真。
让我想起当年那个总爱多管闲事的教练,也是这么逼着我们练。”
周砚的心猛地一震,粥碗差点脱手。
教练?
多管闲事?
这是他们对林尘的称呼?
他追问道:“阿婆,您说的是……”
老妇人却像是没听见,摇了摇头,转身颤巍巍地走了,口中还念叨着:“粥要趁热喝,凉了伤胃。”
他们记得那个人,记得他的事,却独独省略了那个名字。
这是一种比遗忘更可怕的沉默。
周砚的后背窜起一股寒意,这绝不是崇拜的消失,而是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深入骨髓的默契。
下午,他注意到村里的年轻人训练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领头的青年叫陈听风,他从不号施令,但整个队伍的动作却能做到惊人的一致,时而如潮水般分散,时而如铁锥般聚拢,演练着一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