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说书人的瞎眼,看得最真(2 / 3)

加入书签

去,脚步踏碎一地雨影。

翌日清晨,茶肆门扉紧闭。

人们却发现,柳七娘坐在街头石墩上,面前摆着几碗糙米,正教妇人辨认哪一粒泛着诡异青灰。

“这种米泡水会出黑沫,吃了夜里发狂。”她声音平静,却总在停顿之际喃喃一句,“我哥写的字……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信了。”

流言开始逆转。

有人悄悄议论:“难道真是冤案?”

“贵妃救了咱们的命,怎会是魔头?”

“那说书的以前从不说这些,偏这时候跳出来……背后怕是有鬼。”

消息如细针穿网,悄然渗入高门深院。

而在陈府书房,紫檀笔架已被砸得粉碎,砚台翻倒,墨汁溅满《礼记》残卷。

陈修撰立于窗前,衣袍凌乱,双目赤红。

“贱婢!蠢妇!”他咬牙切齿,“谁让她提那些事!谁准她开口!”

仆从跪地不敢言。良久,他颓然跌坐,手指深深插入发间。

夜半,书房重燃孤灯。

他独自跪于母亲灵位前,香火微弱,映出他脸上纵横沟壑。

他低声呢喃,像是忏悔,又像辩解:

“娘……若我不狠,这天下早就烂透了……若我不烧那些信,他们早就会找到证据……我只是想清君侧,只是想……匡扶正道……”

窗外,雨仍未歇。

而在乾清宫御书房,一道密报悄然呈上案头。

萧玦批阅至深夜,忽闻侍卫低声通报:“谢副使急报,由西阁火漆封缄,指明陛下亲启。”

他抬眸,目光如刀,缓缓拆开信封。

纸页展开,仅一行字:

柳七娘曾向绿芜透露:陈修撰每月十五必焚一封家书,内容疑似忏悔录。

萧玦盯着那行字,久久不动。

烛火在他眼底跳跃,映出一片幽深莫测的寒潭。

他缓缓合上密报,指尖轻轻摩挲纸角,仿佛能触到那焚毁信笺的余温。

片刻后,他淡淡开口,声音低沉如铁:

“调阅历年宫门进出记录,尤其是十五前后,陈修撰出入宫禁的时间与路线。”

殿外风雨交加,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了他唇边那一抹意味不明的冷笑。

第92章 凤印未落,心魔先至

乾清宫的烛火彻夜未熄。

萧玦立于案前,指尖轻点那卷摊开的宫门记录,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一行行墨字。

每逢十五,陈修撰必于子时前后出宫,路线固定得近乎刻意——不走正门,不乘官轿,只携一贴身小厮,自西华偏门悄然离宫,行踪隐秘如影。

而与此同时,皇家庵堂“慈云庵”每月十五都会收到来封匿名信,火漆印残迹尚存,寄件人无名,唯有收件人三字清晰可辨:慧尘师太。

他眸光一沉,指节在案上轻轻叩响。

“传朕口谕,即刻提审慧尘。”

夜半三更,慈云庵山门轻启。

老尼披衣而出,霜发垂肩,神色枯寂如古井无波。

面对天子亲卫压阵,她 лnшь合十低首,声若游丝:“陛下欲问何事?”

“陈修撰每月焚书一封,托你超度。”萧玦站在廊下,黑袍猎猎,声音却冷得像从地底传来,“他要超度的,是谁?”

风穿回廊,吹动檐角铜铃,叮咚一声碎响。

慧尘缓缓抬眼,浑浊的瞳中竟似有悲悯一闪而过。

“阿弥陀佛……他求我超度的,不是虞家冤魂。”她顿了顿,唇齿微颤,“是他自己的良心。”

殿内死寂。

萧玦不动,可指节已捏得发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