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她说疯话句句要命(2 / 3)

加入书签

宫门前跪了两个时辰,求见天颜。”

萧玦沉默片刻,终是挥袖:“禁足令不解,谁也不见。”

殿外风起,卷落几片残叶。

而在宫道尽头,虞妩华的轿子停在了东宫殿外。

夜露浸湿了青砖,檐下铜铃轻响,似有呜咽。

她并未下轿,只是静静望着那扇紧闭的朱门,门缝窄如刀刃,透不出一丝光。

白芷上前欲劝,却被她抬手制止。

片刻后,虞妩华缓缓倾身,红唇贴近门隙,声音轻得如同梦呓,却又清晰可闻——

“姐姐……你还记得那个雨夜吗?”

夜风穿廊,吹得东宫檐角铜铃呜咽作响。

虞妩华仍坐在暖轿之中,身形未动,唯有唇角那一抹弧度,在月光下如刃出鞘。

门内,死寂片刻后骤然炸裂——瓷器碎地之声刺破寒夜,像是心脉崩断的回音。

她知道,那句话已如毒针,精准扎进李贤妃最深的恐惧:她不必认罪,也不必辩解;只要让萧玦怀疑,就够了。

清白从来不是由自己证明,而是由帝王是否相信来裁定。

而信任,一旦裂开一道缝,便会溃不成军。

白芷垂立于轿侧,指尖微颤。

她终于忍不住低语:“小姐……那井……真是您梦见的?”

虞妩华缓缓掀开轿帘,抬眸望向天边一轮冷月。

银辉洒落她眼底,却照不进那幽深如渊的瞳孔。

“不是梦。”

她声音轻得像在自语,却又字字淬冰,“是三年前,我在先帝遗诏边角看到的一行朱批——‘稚子碍政,赐归天’。”

那时她尚是太傅府送入宫中的贵女,因通晓典籍,曾奉命整理先帝晚年密档。

那日烛火昏黄,她无意间翻至卷末,瞥见一行极小的朱砂批注,笔迹苍劲凌厉,正是太后亲笔。

她心头一震,正欲细看,却被掌印嬷嬷夺走封存,只冷冷一句:“贵人莫问不该知的事。”

如今,她将这尘封的真相,裹上“梦谶”

之名,借民间口舌、童谣画影,一层层酵成无法忽视的舆论风暴。

她说疯话,可疯话里藏着真刀;她装神弄鬼,可鬼魂背后,是血写的证据。

白芷听得脊背凉,喃喃道:“可若陛下追查源头……”

“他不会。”

虞妩华冷笑,指尖轻轻抚过腕上缠绕的红绳,那是她从冷宫尸堆中爬出来时,唯一没被剥去的东西。

“帝王最怕什么?不是谎言,而是真相披着荒诞的外衣而来。

他宁愿信鬼神作祟,也不愿承认,这江山根基之下,早埋着白骨累累。”

轿子缓缓启动,宫道两侧灯火稀疏,影影绰绰如鬼魅潜行。

远处乾清宫方向,依旧灯火通明。

萧玦独坐御案之后,面前摊开一册泛黄医案,纸页边缘已被摩挲得破碎。

他指节紧绷,眼中翻涌着风暴般的思绪。

就在方才,他在永昌六年旧档末页,寻到一条几近湮灭的记录:“八月十二,九皇子夜啼不止,太后命赐安神汤三剂。”

赐汤……而非治病。

他猛地合卷,沉声下令:“谢霜刃!”

黑衣侍卫自暗处现身,跪地听令。

“即日起,所有关于贵妃梦呓、童谣谶语、民间传言的奏报,不得归档,不得抄录,不得传阅。”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近乎呢喃,“若有私藏者,以谋逆论。”

谢霜刃领命退下,身影隐入夜色。

殿内只剩君王一人,凝视烛火摇曳,仿佛要从中看出命运的轨迹。

“她若真能预知生死……”

他低声自问,嗓音沙哑,“朕还能信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