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香灰成字,谁在说谎(1 / 3)

加入书签

夜色沉沉,烛火在昭阳殿深处摇曳,将人的影子拉得细长而诡谲。

不过半个时辰,那位被誉为“金陵第一针”的苏绣大师便被恭敬地请入了殿内。

然而,当她摘下帷帽,露出的却是一张布满风霜、眼角刻着深深皱纹的脸。

她并非什么新晋大师,而是虞大将军府旧日的绣娘,金氏。

虞妩华亲自为她奉上一盏热茶,声音温和却不容置喙:“金妈妈,许久不见,手艺可曾生疏?”

金氏捧着茶盏,苍老的手微微颤抖,浑浊的眼中却精光一闪,她压低声音:“老奴这双手,只为夫人和小姐做过活。娘娘有何吩咐,万死不辞。”

虞妩华满意地点了点头,从锦盒中取出一匹天青色的素缎披帛。

那颜色,如雨后初晴,澄澈又带着一丝忧郁,正是当年母亲最爱的颜色。

“我要你在这披帛的边缘,用虞家秘传的银丝线,绣上缠枝莲纹。记住,是那种遇热则显隐纹的沉水银线。”

她顿了顿,又从一个瓷瓶中倒出些许细腻如尘的粉末,混入银线之中。

“再掺入这些沉檀粉。它无色无味,却能让银线在特定的熏香下,浮现出只有我们虞家人才能认出的烙印。”

金氏心领神会,这是虞家女眷的最高机密,用以在危急时刻辨认身份,不想今日竟要用在一个假货身上。

但她没有多问,只是重重叩首:“老奴,遵命。”

翌日清晨,那条点缀着精致银丝绣纹的披帛便被送到了虞怜月手中。

它轻盈如云,触手生凉,阳光下,银线闪烁着幽微的光。

“这是母亲当年为你准备的,只绣了一半便搁下了。如今,我让金妈妈为你完成了。”虞妩华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仿佛在追忆往昔,“她说,我们虞家的女儿,当有这世间最澄澈的颜色傍身。拿着吧,这是她留给你的,最后一件东西。”

虞怜月捧着披帛,指尖触到那冰凉的银线,竟如遭电击般一阵颤栗。

她缓缓抬头,看向虞妩华,眼中泪光闪烁,混合着迷茫、感激与一丝深藏的绝望。

她张了张嘴,最终只化作一声哽咽的低语:“……谢,姐姐。”

就在这两个字出口的瞬间,虞妩华凝视着她的双眸,只觉脑中那片代表谎言的灰雾微微一震。

提及“姐姐”时,那盘踞在灰雾深处,代表着仇恨与杀意的猩红血色,竟如被清水冲刷过一般,肉眼可见地淡去了三分。

她的心,在动摇。她的恨,在消解。

虞妩华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心中冷笑。

再坚固的堤坝,也抵不过日夜不休的温情浸染。

午后,心医李先生依例前来问诊。

殿内燃着清淡的安神香,气氛静谧。

他为虞怜月诊过脉后,状似闲聊地问道:“阿月姑娘,你既说自己是虞家女儿,可还记得母亲的声音?”

虞怜月怔了片刻,脑中飞速闪过《虞氏孤女录》里那些温情的描述,以及连日来梦境中的低语,她迟疑着,答道:“温柔……像春天的风,拂过耳边。”

李先生点了点头,又问:“那你可知,她老人家生平最恨什么颜色?”

这个问题,《孤女录》中并未记载。

虞怜月的心猛地一跳,但她几乎是脱口而出:“是红色。因为……因为父亲战亡那日,漫天血雨,染红了整个北境的城门。”

话音刚落,一直静坐窗边品茶的虞妩华,指尖几不可查地一弹。

一小撮香灰,悄无声息地落入身旁的白瓷香炉中。

那香炉里本是燃尽的灰烬,平平无奇。

可就在那撮新灰落下的刹那,奇诡的一幕发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