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 帝国的荣光(3 / 5)
曾在霍光府中做过门客的老者,在画师反复追问下,努力回忆着二十多年前的印象。
另一位曾随霍光出征的老兵补充道:“大将军看人时,目光如电,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习惯左手按在腰间剑柄上,即使身着常服亦是如此。”
画师们将这些碎片化的描述反复拼凑、推敲,画出一幅幅草稿,再请熟知霍光相貌的老臣甄别。
张安世默默看了良久,指着其中一幅草稿上人物的下巴轮廓:“这里……稍宽了些。”
又指着眼神:“威严有余,深谋远虑之感稍欠。”
画师们立刻修改。
一张融合了众人记忆、力求神形兼备的霍光画像草稿,在无数次修改后,终于初步成形。
对于尚在世的功臣,画师们得以直接面对真人写生。
这同样是巨大的挑战。
他们不仅要画出形貌,更要捕捉人物独特的神韵与气质。
他们来到丞相府(魏相时任丞相)。
魏相正在批阅公文,眉宇间凝聚着忧虑国事的沉郁。
画师恭敬请求。
魏相放下笔,神情略显疲惫却带着拒人千里的刚正:“画吧,不必拘礼。”
画师凝神观察这位铁腕丞相:额头宽阔,皱纹深刻如犁痕,法令纹如刀刻,嘴唇紧抿,眼神锐利而略显疲惫,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忧劳国事的沧桑。
画师小心翼翼地在绢帛上勾勒,力求捕捉那如山岳般沉稳又带着千钧重担的神髓。
他们前往博阳侯府(丙吉封爵)。
丙吉正坐在暖炉旁读书,神态安详平和。
见到画师,他温和地笑了笑:“辛苦诸位了。”
画师们感受到一种如春风般的温暖。
他们描绘丙吉:面容清癯慈和,须已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那是常年微笑留下的痕迹。
眼神深邃而充满仁悯,仿佛能包容世间一切疾苦。
画师特意捕捉了他低头看书时,那充满长者智慧与温情的侧面轮廓。
在杜延年府中,这位历经宦海浮沉的太仆(掌管皇帝车马礼仪)显得平和通达。
画师描绘他圆润而富态的脸庞,目光沉稳中带着洞察世事的通透。
宗正刘德(掌管皇族事务)则一派儒雅学者的风范,画师着重刻画他手持书卷、眼神专注的学者气质。
少府梁丘贺(掌管皇家财政)因精通《易经》而闻名,画师捕捉他清瘦面容上那份学者特有的专注与睿智。
太子太傅萧望之是当世大儒,端坐讲学时,神情庄重肃穆,目光炯炯有神,胡须梳理得一丝不乱,尽显一代帝师风范。
画师深知这是未来储君的老师,每一笔都带着敬畏。
画师们的最后一站,是那座简朴得近乎清寒的典属国(主管外交)官舍。
他们见到了传奇的苏武。
当这位须尽白如雪、身躯枯瘦但腰杆依然挺直如荒漠中千年不倒的胡杨的老人出现在画师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岁月的风霜和十九年贝加尔湖苦寒牧羊的折磨,在他脸上刻下了最深的烙印:深刻的皱纹如同大地的沟壑,皮肤粗糙黝黑,嘴唇因长期干裂而显得苍白微颤。
“老朽苏武,拜见典画。”
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
“不敢当!
苏公折煞小人了!”
画师们慌忙行礼。
一位年长的画师声音哽咽:“苏公持节不屈,气贯长虹,实乃我辈楷模!
今日能为苏公画像,三生有幸!”
苏武平静地坐下,目光望向虚空,仿佛穿透了墙壁,又回到了那风雪弥漫的北海(贝加尔湖)。
画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