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盐铁之议(4 / 5)

加入书签

听着,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桑弘羊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

制度被扭曲,确是他心中痛点,也是他无法回避的现实。

他只能再次祭出他的核心论点——国防!

“好!

好!

就算盐铁、均输有弊端,可若废之,钱从何来?!”

桑弘羊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悲愤和苍凉,指向北方:

“匈奴!

诸君可忘了匈奴否?!

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

武帝元狩四年漠北之战,驱虎狼之师,斩九万!

此等武功,靠何等财力支撑?若无盐铁之巨利,若无均输平准调剂天下之财,焉能有卫青、霍骠骑(霍去病)封狼居胥,扬我国威?!

若无此财力,边关要塞何以修缮?数十万戍边将士的甲胄粮饷,从何而出?!”

他环视着贤良文学,目光如炬:

“尔等口口声声和亲休养?匈奴何曾因和亲而真正臣服?!

送公主,赠金帛,不过是助长其贪欲!

换来短暂的安宁,不过是饮鸩止渴!

一旦其恢复元气,铁蹄南下,尔等所珍视的田园桑梓,顷刻间便成焦土!

尔等所怜惜的子民百姓,尽为刀下之鬼!”

桑弘羊的声音在殿堂中回荡,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

“国无强兵,必受欺凌!

兵无厚赏,谁肯效死?财用不继,谈何强兵?!

今日罢盐铁,明日废均输,便是自断臂膀!

待匈奴铁骑再叩边关,尔等腐儒,莫非欲凭三寸之舌退敌乎?!”

这位老臣的质问,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患,也道出了维持庞大国防机器的残酷现实。

殿堂内陷入一片死寂,连最激愤的贤良文学也一时无言。

刺目的阳光透过高窗射入殿内,将空气分割成明暗交错的碎片。

本章警示:未央宫前殿的每一句激辩都像一面镜子:桑弘羊眼中的铁血长城背后,是魏延平手中崩裂的盐砖;唐生口中的制度扭曲,映照着桑弘羊心中未熄的边关烽烟。

治国之难,常在忠言逆耳的两难间。

3:霍光的秤杆与《盐铁论》的诞生(公元前81年冬)

激烈的辩论持续了数日。

未央宫前殿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想熔炉,儒家仁政爱民的理想主义、法家富国强兵的现实主义、底层百姓锥心刺骨的苦难、帝国机器运转的刚性需求,在这里激烈碰撞、交锋、燃烧。

贤良文学的怒吼带着泥土的腥气,桑弘羊的坚持则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贤良多引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桑派则多用《管子》《商君书》等法家典籍或武帝朝成例),互不相让。

霍光始终端坐主位。

他像一尊沉默的礁石,任凭惊涛骇浪在身前拍打激荡,面色沉静如水,极少言。

他深邃的目光在群情激愤的贤良文学和面红耳赤的桑弘羊之间缓缓移动。

他听得异常专注,每一个论点,每一份证据,每一滴血泪控诉或慷慨陈词,都清晰地落入他耳中,刻进他脑海深处。

魏延平手中那块劣盐的苦涩,他舌尖仿佛能尝到。

那代表了基层治理的失效和民生凋敝的惨痛。

唐生描述的均输平准之弊,他心中了然。

吏治腐败与政策扭曲,是他推行新政(后世称“昭宣中兴”

)必须铲除的毒瘤。

然而,桑弘羊那指向北方的手指,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北方的匈奴,帝国永恒的噩梦。

长城之外,那广袤草原上游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