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凿空西南的代价(3 / 5)

加入书签

公元前13o年末,一场规模空前、代价高昂的“凿山通道”

工程在巴、蜀两郡(今四川盆地)强行拉开帷幕!

蜀郡太守文翁,这位以兴办官学、教化蜀地闻名海内的长者,接到征数万卒、民夫修筑“南夷道”

的旨意时,手捧绢帛诏书,久久不语。

他望向窗外富庶的成都平原,眼中满是忧虑。

“民力有限,天道无情啊……”

一声沉重的叹息散落在初冬的寒风中。

工程的选在棘道(今四川宜宾西南),这里是深入西南夷地的咽喉。

然而,现实远比地图上的线条残酷百倍。

数万巴蜀健儿和刑徒被驱赶着,涌向险峻的云贵高原边缘。

等待他们的,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深不见底的峡谷、咆哮奔腾的急流和坚硬如铁的岩石峭壁。

“嘿呦!

嘿——呦!”

沉闷的号子声在群山间回荡,带着一种近乎窒息的悲怆。

僰道(今四川宜宾一带)附近的悬崖上,景象如同地狱:

毒瘴:密林深处,淡绿色的瘴气如同幽灵般飘荡。

一个年轻的民夫正奋力挥动铁凿,突然身体一僵,脸色瞬间变得青紫,直挺挺地倒下,手中的铁钎滚落深渊,久久才传来一声微弱的回响。

周围的同伴惊恐地后退,脸上写满了绝望。

坠崖: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开凿栈道孔眼,依靠的只有腰间缠绕的粗麻绳。

一个瘦弱的刑徒,在悬崖上奋力挥锤,脚下湿滑的苔藓让他一个趔趄,麻绳瞬间断裂!

凄厉的惨叫划破长空,人影如同断线的风筝直坠谷底,消失在奔腾的江水中,连水花都未曾溅起多少。

监工的皮鞭立刻抽在呆愣的同伴身上:“看什么看!

快干活!”

饥饿与疲惫:粮草运输比开路更难。

连绵阴雨让本就狭窄泥泞的山路彻底断绝。

工地上,稀薄的粟米粥里几乎照得见人影。

一个头花白的老卒,靠在冰冷的岩石上,费力地啃着霉的硬饼。

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的痰里带着刺目的血丝。

他看着手中啃了一半的饼,浑浊的眼中老泪纵横,喃喃道:“娃他娘……怕是……等不到我回去咧……”

旁边一个同样瘦骨嶙峋的年轻人默默递过自己的半碗稀粥。

蛮族袭扰:巨大的工程侵入了西南夷各部落的领地。

“汉人毁我神山!”

愤怒的呼号在密林中响起。

淬毒的箭矢不时从看不见的树丛中射出,精准地夺走落单民夫的生命。

恐惧如同瘟疫蔓延,迫使工程时断时续。

消息如同染血的羽毛,接连不断地飞向长安。

耗费着实的“巨万计”

——国库的铜钱像流水般涌入这无底深渊。

而人命,那个写在奏报最后、一笔带过的冰冷数字——“士卒多物故”

(士卒死亡众多),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和堆积如山、无人认领的白骨。

帝国的雄心之路,是用巴蜀子弟的血肉和白骨,一寸寸铺就。

本章警示:伟大的蓝图若建立在对代价的忽视之上,终将变成沉重的枷锁。

僰道悬崖上的血肉与哀嚎,是开拓史最触目惊心的注脚。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是任何宏伟事业不可逾越的底线。

代价的沉重,往往由最沉默的基石承担。

4:相如抚蜀,文绉绉的灭火

巴蜀大地,民怨如同干燥的柴薪,一点火星就能燎原。

沉重的赋税、无尽的徭役、亲人不断死亡的消息,终于压垮了忍耐的极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