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金戈铁马下的铜钱声(4 / 5)
唉声叹气:
“这叫什么事儿啊!
好好的买卖不让做了!”
“官府成了最大的商人,还跟你抢饭吃!”
“这路,算是断了……”
(商人的愤怒与绝望)
场景二:长安东市
比起洛阳商市的萧条,长安东市笼罩着另一种更令人窒息的恐惧——告缗之风!
(告缗之风:恐怖的举报)
“听说了吗?西街的张记绸缎庄,被隔壁王二麻子告了!
说他隐瞒财产!”
“真的?张家可是老实本分人家啊!”
“嗨!
告缗令说了,告成功能得一半家产!
一夜暴富啊!
亲兄弟都能反目!
现在谁还敢露富?”
(告缗的诱惑与恐怖)
米商陈禹(即前面洛阳的陈禹,为了生意常往来长安)坐在自己略显陈旧的米店里,心乱如麻。
他确实有些积蓄,但想到算缗那高昂的财产税,又想到告缗的可怕后果,他纠结万分。
(陈禹的困境:算缗恐惧)
“东家,咱……咱这财产,报还是不报?”
心腹伙计低声问。
陈禹看着店里所剩不多的米粮,又摸了摸怀里几张薄薄的银票(汉代货币不同,此处为便于理解),那是他辛苦半辈子攒下的养老钱。
“报?”
他声音颤,“报上去,大半身家都得交税!
不报?”
他惊恐地四下张望,仿佛每个路人都可能是告密者,“万一被人捅出去,那可是倾家荡产,还要配戍边啊!”
(算缗的煎熬:两难境地)
最终,侥幸心理占了上风。
陈禹只申报了店铺和部分浮财。
他安慰自己:我这点家底,不至于被人盯上吧?
然而,厄运还是降临了。
一个曾因琐事与他结怨的同行,手持一张精心罗织的“财产清单”
,笑容狰狞地将他告到了官府。
(告缗的悲剧:陈禹被举报)
如狼似虎的差役冲进陈家,搜刮一空!
店铺封了,存粮没收,连妻子头上的银簪都被扯下。
陈禹瘫坐在地,看着一片狼藉的家,老泪纵横。
等待他的,是家产充公和遥远的、寒冷的边疆戍所。
(结局:中产破产)
“冤枉啊!
我这点家业,都是辛苦钱啊!”
陈禹的哭嚎在空旷的街头回荡,却只引来路人匆匆一瞥和更深的恐惧。
一时间,长安城风声鹤唳。
中产之家,人人自危。
昔日热闹的东市,变得门可罗雀,商贾们要么关门歇业,要么战战兢兢,生怕成为下一个“陈禹”
。
商业的活力,在告密的阴霾下,窒息了。
(市井寒蝉:商业凋敝)
【本章启迪】:国家干预市场(均输平准)若缺乏透明与规范,极易扭曲价格(洛阳粮价)、挤压正当商业(吕良被截胡)。
警示我们:鼓励举报的制度(告缗)虽能短期获利,但会彻底摧毁社会信任(人人自危),导致道德崩溃(诬告肆虐)和中产消亡(陈禹悲剧)。
健康的商业是社会繁荣的血液(洛阳昔日繁华),过度管制(官营垄断)和苛捐杂税(算缗)如同血栓,终将导致整体僵死(市井寒蝉)。
政策的制定(均输、告缗)必须考虑其对社会伦理(信任)和经济生态(商业活力)的长远破坏。
4:朝堂激辩-民声的回响(公元前81年长安未央宫盐铁会议)
时间一晃,十几年过去。
汉武帝已然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