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儒生的血色春天与玉杖的寒霜(1 / 5)

加入书签

《建元风雷·儒生的血色春天与玉杖的寒霜》

4:锐意初露·儒生登台(建元元年公元前14o年未央宫温室殿)

长安城的春日似乎格外明媚,未央宫温室殿内,年轻的汉武帝刘彻端坐于案前,眼神中闪烁着与前几个月截然不同的光芒。

祖母窦太后的威压依然如芒在背,但他胸中那股渴望革新、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建立不世功业的火焰,却越烧越旺。

(核心人物:刘彻心态的转变)他深感“黄老无为”

带来的表面平静之下,潜伏着列侯坐大、纲纪松弛、思想僵化的危机。

(对现状的不满与认知)

突破口,他选在了人事与制度上。

(新政的核心方向)

老师的推荐:刘彻召见了自己的老师,同时也是丞相的卫绾。

这位老臣虽然持重,但也深知新帝的心思,更明白儒学在凝聚人心、构建大一统秩序上的潜力(尽管他本人并非纯粹儒者)。

(关键人物:卫绾的微妙立场)卫绾捋着花白的胡须,谨慎地进言:“陛下励精图治,老臣欣慰。

欲求治国新气象,人才至为关键。

臣观儒生之中,不乏饱学、正直、勇于任事之士。”

“哦?老师可有举荐?”

刘彻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

“御史大夫一职,关乎纠察百官,需刚正不阿之人。

鲁地大儒赵绾,学问通达《诗》《书》,品行方正,或可当此重任。”

卫绾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宫廷宿卫、掌宫殿门户之责,魏地名儒王臧,深谙礼制,忠诚勤勉,可为郎中令。”

(关键事件:儒生被举荐)

刘彻几乎没有犹豫:“好!

就依老师所荐!

任命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即刻办理!”

(核心决策:启用儒生)这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仿佛亲手推开了通往新世界的第一扇门。

赵绾、王臧这两个名字,连同他们代表的儒家进取精神,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

消息传出,在信奉黄老、习惯了按部就班的长安朝堂,如同投入一块巨石!

“什么?让两个儒生掌御史台和宫禁?”

一位窦氏外戚在私宴上嗤之以鼻,“黄老之道,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才是祖宗成法!

这帮儒生,就知道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礼乐,能治国?”

“嘘!

慎言!

这可是陛下的旨意…”

旁边的人连忙制止,但眼神中也充满了疑虑。

(朝臣反应:保守派的质疑)

而在长安城简陋的学舍或某些官员府邸的书房中,一群年轻的儒生则兴奋异常。

“赵公、王公得陛下重用,吾道将行矣!”

一位年轻的儒生激动地拍案而起,“礼乐兴,则教化行;教化行,则天下治!

陛下圣明!”

“是啊!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孔圣之道,当光大于世!”

众人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尊崇儒学、秩序井然、君明臣贤的大同世界就在眼前。

压抑已久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个春天猛烈地迸出来。

(儒生群体:理想主义的激情)

赵绾和王臧很快便走马上任。

赵绾身材清瘦,面容严肃,眼神锐利如鹰,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翻阅御史台的积案卷宗。

王臧则更为敦实,举止沉稳,对宫禁礼仪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规范。

两人都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背后的期望,更清楚自己的使命——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