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少年天子的登基与窦太后的玉杖(3 / 4)

加入书签

>的厚厚阴云。

(刘彻的内心独白与决心)

【本章启迪】:少年天子刘彻的登基。

警示我们:获得高位(坐上龙椅)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驾驭权力(冠冕之重)。

面对强大的传统力量(窦太后的玉杖)和经验丰富的守成势力(老臣班底),年轻的雄心(胸中火焰)需要智慧、耐心和策略来护航,而非仅凭一腔热血。

位置越高,束缚可能越多。

3:长乐余晖·窦太后的世界(登基后数日长乐宫·窦太后居所)

未央宫象征着皇帝的权威,而位于其东侧的长乐宫,则笼罩在太皇太后窦氏的赫赫威仪之下。

(场景转换:长乐宫权力中心)这里是整个帝国真正的心脏地带之一,空气中弥漫着沉水香的气息和一种无形的压力。

(环境描写:权力氛围)

窦太后虽然目不能视,但她对长乐宫乃至未央宫的掌控,细致入微。

(核心人物:窦太后的掌控力)

奏疏需念诵:重要的奏疏,必须由她信任的贴身宦官春陀(或类似亲信人物)一字一句清晰地念给她听。

她半倚在铺着厚厚貂绒的软榻上,布满老年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如同敲打着权力的节拍。

(日常理政方式)

黄老之道的殿堂:宫室内装饰古朴,不见奢华的金玉,却处处透着厚重的底蕴。

墙壁上悬挂着描绘黄帝问道广成子、老子骑牛出关故事的帛画。

案几上摆放着《老子》、《庄子》等典籍。

几位穿着朴素道袍的黄老学者,如辕固生(虽曾有争论,但此时仍有影响力者)等,常被召见入宫,在她榻前讲论“无为而治”

、“清静自守”

的治国之道。

(核心意象:黄老思想的具象化)窦太后听得极其专注,时不时颔,插话询问。

她对黄老学说的信仰,早已深入骨髓。

(思想根基)

玉杖的威慑:那根紫檀玉杖,始终置于她触手可及之处。

它不仅是一件工具,更是权威的象征。

当她不满或需要强调什么时,玉杖顿地的清脆声响,足以让侍立一旁的宫女宦官甚至前来奏事的大臣心惊胆战。

(权力象征的深化)

这一日,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前来长乐宫向太皇太后请安并汇报朝务。

(关键情节:老臣拜见)卫绾小心翼翼地将几份关于春耕赋税减免和地方官员考绩的奏疏内容念诵完毕。

窦太后闭目听完,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减免赋税,是体恤民力,很好。

地方官员,务求敦厚务实,莫要好大喜功,更不要兴什么新花样扰民。

祖宗之法,贵在‘无为’,与民休息才是根本。”

(核心表态:重申黄老治国理念)

她微微侧头,那双空洞却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望”

向卫绾和直不疑的方向:“皇帝年轻气盛,心气高是好事。

但你们这些老臣,是两朝、甚至三朝的柱石,要替他把好舵。

莫要让那些只会夸夸其谈、鼓动锐意更革的浮华之辈近了天子身边。”

玉杖轻轻在地上顿了一下,出“笃”

的一声轻响。

(核心警告:约束新君与朝臣)

卫绾和直不疑连忙躬身:“臣等谨遵太皇太后懿训!

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恪守祖宗成法,保境安民。”

窦太后“嗯”

了一声,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当两位老臣恭敬地退出殿外,额头上都沁出了一层薄汗。

太皇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