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少年天子的登基与窦太后的玉杖(2 / 4)
:冠冕之重·新帝登基(公元前141年正月戊寅未央宫前殿·登基大典)
景帝崩逝的哀痛尚未散去,繁复而庄重的国丧与新帝登基大典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时间推进:权力过渡的紧迫性)十八天后(戊寅日),未央宫前殿,一场象征帝国权力更迭的盛典拉开帷幕,空气中却弥漫着不同于寻常庆典的肃穆与凝重。
(核心场景:登基大典)
十六岁的刘彻,脱去了孝服,换上了崭新、沉重而华丽的玄黑色衮冕。
(关键象征:皇帝冠冕)十二旒白玉珠串成的冠冕垂在额前,随着他的走动微微摇晃,遮挡视线的同时,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必须承受的约束。
他挺直脊背,在震耳欲聋的钟鼓雅乐和百官山呼海啸般的“万岁”
声中,一步步踏上丹陛,走向那象征着天下至尊的龙椅。
(核心动作:走向权力中心)
每一步都异常沉重。
衮服的金线刺绣摩擦着皮肤,冠冕的重量压得他脖颈酸。
那山呼“万岁”
的声音,初次听来是震撼,紧接着便是巨大的压力潮水般袭来,让他手心沁满冷汗。
(刘彻的内心活动:压力与不适)“从现在起,朕就是天子了?这万里江山,亿万生民…都在朕的肩上?”
他努力保持着少年人难得的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坐上龙椅的瞬间,冰凉的触感透过衣物传来,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看向殿下黑压压的群臣——那不再是熟悉的太子侍读或东宫属官,而是整个帝国的统治核心。
(关键心理转变:成为帝王)
典礼的核心环节,是新帝尊奉长辈,奠定新的权力格局:(关键事件:权力格局确立)
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刘彻的目光先投向御座右前方最尊贵的位置。
他的祖母,窦太后,身着庄重的深青色太后礼服,端坐在那里。
盲眼并未减少她半分威严,她虽然看不见,但头颅高昂,仿佛能洞悉一切。
她手中那根光滑的紫檀木玉杖(顶端镶嵌美玉),稳稳地顿在地板上,仿佛权力的定海神针。
当刘彻朗声宣布尊其为太皇太后时,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握着玉杖的手,似乎更紧了一些。
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整个大殿似乎都安静了几分。
(核心人物:窦太后的气场与玉杖象征)
尊母王娡为皇太后:刘彻的目光转向左侧稍后的位置。
母亲王太后(王娡)身着华服,脸上带着得体的哀戚与新晋太后的荣光。
她看向儿子的眼神充满骄傲与期待,但眼角余光,却不经意地扫过窦太后那不动如山的身影,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飞快闪过。
(关键人物:王太后的复杂心态)
老臣班底:丞相卫绾、御史大夫直不疑等景帝留下的老臣,作为百官之,郑重领旨,叩拜新君。
他们的态度恭谨,但刘彻能感受到,他们的忠诚先指向了“制度”
和“太后”
(尤其是窦太后),其次才是他这个少年天子。
(关键配角:老臣的姿态与新君的感知)
冗长的典礼终于结束。
当刘彻回到后殿,卸下沉重的冠冕时,他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一种更深沉的疲惫和一种被无形之网笼罩的窒息感。
他走到窗边,望着未央宫层层叠叠的宫阙。
祖母那根玉杖顿地的声音,似乎还在他耳边回响。
他年轻的心中,燃烧着一团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开创伟业的火焰,但这火焰上方,却覆盖着一层名为“祖母意志”
与“老臣持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