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晁错削藩与七国烽烟(3 / 5)

加入书签

:“寡人年六十二,少子年十四,皆在行伍!

凡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者,皆征入伍!”

(全民皆兵)

雄厚的经济支撑:堆积如山的铜钱(吴钱)、堆积如山的海盐,为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钱盐开道)

广泛的政治串联:他的使者早已秘密联络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关键事件:七国联盟形成-吴、楚、赵、胶西、济南、淄川、胶东)刘濞亲自北上,与胶西王刘卬(一个同样野心勃勃且贪婪的狠角色)歃血为盟,约定共分天下!

(关键事件:歃血为盟,分割天下)

七国联军,号称“五十万”

大军(实际兵力约三十余万),以吴楚联军为主力,气势汹汹地从东方、北方,如同决堤的洪水,向长安猛扑而来!

(联军规模与攻势)

叛军势如破竹!

尤其是吴楚联军,攻势凌厉,接连攻破朝廷军队的防线,兵锋一度直指中原重镇梁国(景帝胞弟梁王刘武的封地),长安城震动了!

(关键事件:叛乱爆,兵锋西指)

未央宫里,再也没有了推行削藩时的决断。

年轻的景帝刘启脸色苍白,焦虑地在殿内踱步。

前线雪片般飞来的都是败报!

告急!

求救!

(景帝的恐慌)

“怎么会这样?!

晁错!

你不是说削之其反亟,祸小吗?如今叛军势大,朝廷军队难以抵挡,这祸哪里小了?!”

景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难以抑制的愤怒与埋怨,第一次对他的老师兼智囊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君臣信任的裂痕)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恐慌的情绪在蔓延。

(朝堂恐慌蔓延)

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个身影站了出来。

他是袁盎。

此人曾是吴国丞相,深谙吴国内情,更重要的是——他与晁错,是死对头!

两人积怨已久,势同水火。

(关键人物登场:袁盎)

袁盎敏锐地捕捉到了景帝的动摇和恐惧,更看到了一个置晁错于死地的绝佳机会。

(袁盎的算计)

“陛下!”

袁盎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沉稳,“臣有计策,或可平息叛乱,使陛下高枕无忧!”

景帝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卿有何良策?道来!”

袁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谨慎地看了看四周:“此计……关乎重大,请陛下屏退左右。”

(计策的隐秘性)

大殿很快只剩下景帝和袁盎两人。

(密谈氛围)

关键事件:袁盎献计

袁盎凑近景帝,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

“陛下!

七国起兵,打的是什么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

吴王刘濞的檄文里,句句不离晁错!

他声称起兵并非反叛陛下,而是为了诛杀蒙蔽圣听的奸臣!”

他观察着景帝阴晴不定的脸色,继续说道:

“臣以为,刘濞等人,所求者无非是保住封地富贵。

他们深知造反篡位,名不正言不顺,天下难服!

故此打出‘清君侧’的幌子,给自己遮羞!

陛下若信以为真,中了他们的圈套,与之硬拼,即使最终平定,也必然元气大伤,生灵涂炭!”

(分析叛军心理)

袁盎深吸一口气,抛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方今之计,若想兵不血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