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汉文帝刘恒的谨慎登基路(4 / 5)

加入书签

着至高权力的皇帝玺、符、节。

那份迫切希望代王入京的真诚,几乎溢于言表。

(展示诚意:奏疏与礼器)

薄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勃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

他看到了周勃眼中的疲惫,也看到了那份完成“安刘”

大业后的如释重负以及对新君尽快稳定局面的渴望。

没有虚伪,没有矫饰,这位老将此刻展现的,是一个臣子对社稷稳定的期盼。

(薄昭的判断:真诚可信)

带着周勃的承诺和自己在长安的所见所闻,薄昭星夜兼程赶回晋阳。

他将长安的真实情况、周勃等人的态度、群臣的期盼以及民心所向,毫无保留地向刘恒禀报。

(返回复命:信息汇总)

“大王!

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周勃言辞恳切,行动磊落,确系为国除害,拥戴大王之心,昭昭可见!

群臣翘以盼,长安民心亦望大王如久旱盼甘霖!

此乃天时、地利、人和!

请大王勿疑,即刻启程入京!”

薄昭的语气充满了信心和激动。

(薄昭的结论:可行)

薄昭的情报,如同最后一块拼图,补全了刘恒心中的疑虑版图。

宋昌的理性分析是正确的,占卜的神谕是吉利的,舅舅带回的消息是可靠的!

长安,不再是想象中的龙潭虎穴,而是向他敞开怀抱的帝国权力中心!

(疑虑尽消,决心启程)

“传令!”

刘恒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准备车驾仪仗,精选护卫!

宋昌为骖乘(陪乘,负责安全),张武等随行!

即日启程,前往长安!”

(正式启程)

代王的车队在初冬的寒风中向南进。

一路之上,刘恒的心情并不轻松。

越接近长安,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微妙感就越清晰。

他反复思考着自己该如何面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权力交接。

终于,在公元前18o年的闰九月末(汉初历法),代王刘恒的车驾抵达了长安城外的渭桥(汉唐时期长安城西的重要桥梁,迎接贵宾之地)。

(抵达权力门槛:渭桥)

眼前的景象,让刘恒及随从们都屏住了呼吸!

渭桥两岸,旌旗招展!

以绛侯周勃、曲逆侯陈平两位功之臣为,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刘章之弟)、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等一众开国元勋、列侯重臣,以及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等九卿官员,黑压压一片,身着最庄重的朝服,整齐肃立!

(群臣迎候,场面宏大)

看到代王车驾缓缓驶近桥头,以周勃为,数百位帝国最有权势的大臣,动作整齐划一,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齐刷刷地向着代王的马车方向——跪拜下去!

“臣等拜见陛下——!”

(称臣跪拜,承认身份)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渭水河畔!

这“陛下”

的称呼,如同无形的重锤,敲打在刘恒心上。

他没有立刻下车,而是稳稳地坐在车中,透过车窗,冷静地审视着桥头这片跪伏的“人海”

(刘恒的冷静观察)

周勃双手捧着一样东西,高高举起,在众人簇拥下,快步走到代王的马车前,再次深深跪拜:

“臣周勃,谨奉天子玺、符、节!

请陛下……受玺登基!”

(献上传国玉玺)

那方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光泽的玉玺,正是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