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汉文帝刘恒的谨慎登基路(3 / 5)

加入书签

内一位一直沉默却身份特殊的人——他的舅舅,薄昭。

(选定使者:薄昭)

“舅父!”

刘恒郑重地起身,走到薄昭面前,深深一揖。

薄昭连忙还礼:“大王折煞老臣!”

“长安之请,吉凶未卜,关乎社稷,关乎孤与母后、薄氏满门之安危,”

刘恒凝视着舅舅的眼睛,眼神中充满恳切与托付,“非骨肉至亲,才智忠勇兼备之士,不足以担此重任,入龙潭虎穴,为孤一探虚实!

舅父……可愿为孤往长安一行?”

(赋予重任,亲情托付)

薄昭看着外甥眼中那份沉重的信任,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他明白此行的危险,更明白其中的分量。

他挺直腰背,斩钉截铁:

“大王放心!

老臣虽不才,愿拼此残躯,亲赴长安!

必为大王探得周勃、陈平之心,朝堂群臣之意!”

(薄昭的担当与决心)

【本章启迪】:边关惊雷(长安剧变),晋阳疑云(刘恒的谨慎)。

警示我们:面对天降机遇(皇位),狂喜冲动(热血上头)与恐惧退缩(称病勿往)皆不可取。

冷静分析(宋昌三点),借助外力(占卜问神),更要亲派信使(薄昭入京)探察真相。

重大决策前,谨慎是智慧,验证是必须。

2:舅舅探营,渭桥三让(公元前18o年秋末长安周勃府邸长安渭桥)

长安城的秋天,肃杀中带着一丝尘埃落定后的疲惫。

血腥的清洗已经过去,但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铁锈味。

薄昭,这位衣着朴素、风尘仆仆的代王使者,踏入了这座刚刚经历权力风暴的帝国心脏。

他没有直接去见那些高高在上的功臣勋贵,而是如同一条谨慎的影子,悄然隐入繁华市井与官员府邸的低语之中。

(薄昭入京,暗中探查)

他拜访了一些与代国有旧、且在朝中职位不高但消息灵通的故交。

在酒肆茶楼的角落,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薄昭敏锐地捕捉着信息:

“诸吕是真完了……宫里宫外,杀了好几百口……”

“唉,也是他们太跋扈了,连少帝都……唉,不说了不说了……”

“现在大伙儿都盼着代王来呢!

都说代王仁厚,他母亲薄太后也是个明白人……”

“周太尉和陈丞相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确实是在准备迎立新君的大典……”

“是啊,听说连皇帝的乘舆和印玺都准备好了……”

(市井流言:民心所向)

最关键的一步,是薄昭亲自拜访了核心人物——太尉周勃。

在戒备森严的太尉府邸,薄昭见到了这位刚刚以雷霆手段平定诸吕、威震朝野的老将。

(直面核心:会见周勃)

周勃显然早已料到薄昭会来,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此刻面对代国的使者,态度却出乎意料的谦逊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薄公一路辛苦!”

周勃亲自起身相迎,语气热络,“长安刚经风波,让代王殿下担忧了!

请薄公务必转呈殿下,勃等诛灭诸吕,实为铲除国贼,安刘氏江山!

拥立代王殿下,更是众臣一致推戴,绝无二心!

此心天地可鉴!”

(周勃的表态:绝无二心)

周勃言辞恳切,甚至主动向薄昭详细解释了诛吕经过、朝中现状以及废立少帝的理由(强调少帝非刘氏子),并将群臣联名请求代王即位的奏疏副本拿给薄昭看。

他还亲自带薄昭参观了正在紧张筹备的登基大典所需物品,包括那象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