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曹参与汉初的休养生息(5 / 5)

加入书签

大智慧!

“善!

大善!”

刘盈激动得差点从御座上站起来,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相国所言,字字珠玑,深得治国安邦之要义!

朕明白!

朕全都理解了!

就依相国所言!”

(惠帝称善)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那笑容里充满了理解和释然。

年轻的皇帝终于找到了在母亲阴影下、在复杂朝局中,自己最能把握也最该走的道路——清静守法。

而老丞相曹参,也成功地将自己信奉的“黄老之学”

、休养生息的核心国策,传达给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本章启迪】:椒房问对(君臣交锋),无为大道(曹参陈词)。

警示我们:面对质疑(惠帝质问),无需急于辩解(曹参反问);认清定位(自认不如),方能找准方向(垂拱而治)。

前人的智慧(萧何律法),是宝贵的基石(遵而勿失)。

真正的智慧(无为),有时恰恰在于“不为”

(不折腾)。

4:醇酒余韵,清静之功(公元前193年-公元前19o年长安及郡国)

自那日椒房殿深谈之后,惠帝刘盈对曹参的态度生了彻底的转变。

他不再因丞相“饮酒”

而感到忧虑,反而对这位老臣充满了信任和理解。

朝堂之上,君臣之间的默契悄然形成:皇帝垂拱,清静无为;丞相“饮酒”

,守职遵章。

(君臣默契)

曹参依然时常出现在长安的酒肆中,与各色人等饮酒谈笑。

但细心的人现,当他微醺的眼中偶尔掠过一丝清明时,那目光会敏锐地扫过市井百态:粮价是否平稳?货物流通是否畅快?百姓脸上是愁苦还是安详?这酒,成了他体察民情、感知帝国脉搏的一种独特方式。

(醉眼观世情)

在相国府,曹参的“无为”

更加名正言顺。

所有试图改变萧何所定制律法、变更既定政策的奏疏,无论来自何方,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批上“照旧”

二字,然后束之高阁。

整个官僚体系在他的“懒政”

下,反而高效运转起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该干什么,按什么标准干,不需要揣摩上意,不需要搞新花样。

官吏们按部就班,百姓们各安其业。

(政策稳定)

效果是惊人的。

在远离长安的齐国故地,田野里禾苗茁壮,农夫们在田间哼唱着古老的歌谣。

曾经的战乱伤痕被时间抚平,桑树成荫,鸡犬相闻。

关中的沃野上,阡陌交通,满载着粮食的牛车在官道上络绎不绝地驶向长安的粮仓。

长安东西两市,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丝绸、漆器、铁器、粮食……琳琅满目。

讨价还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酒肆里的生意也更加红火,醇厚的酒香弥漫在繁荣的街巷。

“嘿,听说了吗?隔壁县今年税赋又减了半成!

说是相国大人定的规矩,萧相国时就这标准,一直没变!”

一个商人模样的对同伴说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