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刘邦归相的最后一曲(4 / 5)
拙的弦乐器——筑。
这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敲击弦乐器,形似筝但更窄长,演奏时一手按弦,一手持竹尺击弦声,音色苍凉激越。
刘邦接过筑,横放在膝上。
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弦,眼神锐利,仿佛穿透屋顶,刺向无尽苍穹。
他没有看任何人,深吸一口气,手腕猛地一抖!
“铮——!”
一声裂帛般的清响骤然划破沉寂的夜空!
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又蕴含着无尽的苍凉!
紧接着,那苍凉激越的筑声伴随着刘邦那沙哑雄浑、饱含复杂情感的歌声,在厅堂中隆隆响起,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扉:
“大风起兮——云飞扬!
!
!”
(第一句:起势雄浑,意象开阔。
大风卷云,象征乱世争雄,也指他自己乘势而起的一生。
)
歌声如同沛县平原上骤起的狂风,席卷着大厅内所有的杂音!
众人仿佛瞬间被这歌声摄去了魂魄,连樊哙也停下了鼾声,茫然地睁开眼。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
(第二句:情感转折。
赫赫武功,威震天下,终于荣归故里。
但“归故乡”
三字,在胜利的宣告下,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物是人非的沧桑。
)
筑声变得更为沉雄厚重,如同帝王沉重的步履。
刘邦的歌声里充满了力量,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他环视着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看着眼前的老兄弟,眼角已然湿润。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
(第三句:情感的迸与核心诉求。
安得?去哪里找?守四方?谁来守?这既是英雄暮年对国事的深切忧虑,更是对这一生杀戮功臣、导致人才凋零的无限悲慨与省悟!
)
最后一句,歌声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渴望和深沉的绝望!
筑声随之变得急促、悲戚,如同暴雨敲打着残破的旌旗!
唱到“守四方”
时,刘邦的声音已经完全嘶哑,泪水再也无法抑制,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苍老的脸颊,汹涌而下,滴落在冰冷的筑弦之上,出细微却震撼人心的声响!
大厅内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萧何手中的酒杯滑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震惊地看着泪流满面的皇帝,这位向来算无遗策的相国,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帝王内心最深沉的恐惧与孤独。
夏侯婴早已泣不成声,他太懂这位老大哥了!
这歌里有他一生的荣光,更有他此刻最大的恐惧——后继无人!
那些沛县的父老、官员们,更是目瞪口呆。
他们听不懂帝王心术的复杂,却真真切切地被这充满力量与悲伤的歌、被这位垂暮英雄的眼泪所震撼!
那歌声仿佛带着沛县的秋风,灌进了每个人的骨头缝里!
【本章启迪】:英雄绝唱(大风悲歌),道尽帝王孤寒(无人守疆)。
警示我们:巅峰的辉煌(威加海内),常伴随无解的困境(猛士难求)。
迟来的省悟(安得猛士),往往是昔日选择的苦果(诛杀功臣)。
再强大的个体(开国之君),也需群星的拱卫(守业之才)。
重视人才,方是长久之基。
5:余烬归尘(次日清晨沛县郊外)
一曲唱罢,余音仿佛还在梁间萦绕,也重重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晚的酒宴,在震撼和沉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