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从沛公到天子(4 / 5)

加入书签

开阔平坦的高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临时筑起了一座并不算高大宏伟、却庄严肃穆的土黄色祭坛。

坛分三层,饰以象征方位和天穹的玄色(黑)与黄色布幔。

坛前,象征社稷的土堆(社)和谷堆(稷)静静矗立。

晨曦微露,低沉雄浑的号角声便已连绵响起,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上。

祭坛四周,汉军精锐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鲜明,戈矛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肃杀之气直冲霄汉。

旗帜猎猎,赤色的“汉”

字大纛在风中招展,如同燃烧的火焰。

诸侯王的仪仗、文武百官的舆驾,按照严格的等级序列,排列在祭坛南侧,场面浩大,秩序井然。

空气中弥漫着香烛、泥土和皮革混合的独特气息,以及一种令人屏息的、厚重的期待感。

吉时将至!

鼓乐齐鸣,奏响庄严古朴的祭祀乐章。

主角终于登场!

刘邦身着崭新繁复的玄衣纁裳(黑红二色的帝王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玉珠的平天冠。

这身沉重的冠冕,压在他不再年轻的肩头,却让他原本带着市井气息的身姿,陡然增添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不敢逼视的威严。

他面容沉静,目光坚定地平视前方,在太常(掌管礼仪的官员)和侍卫的簇拥下,步履沉稳,一步步踏上祭坛的台阶。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

坛下,诸侯王、文武百官、三军将士,目光齐刷刷地追随着那个身影。

韩信站在诸侯王位,神色复杂,看着那个曾经拍着他肩膀称呼“老弟”

的男人,如今身着帝服,走向至高之位。

萧何、张良、曹参等人,眼中则充满了激动与欣慰,他们追随多年的主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樊哙、周勃等武将,挺直了腰板,与有荣焉。

数万军民的注视下,一种无形的、名为“天命所归”

的力量在无声地汇聚、升腾。

登临坛顶!

刘邦转过身,面向南方(诸侯臣民所在的方向)。

太常高声唱诵着祭告天地的祷文,古老而晦涩的辞藻在风中飘荡,诉说着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的功德,以及新皇受命于天、抚育万民的决心。

刘邦肃立聆听,当太常唱诵完毕,他深吸一口气,对着前方的天地牌位,深深一躬到地!

接着,太常奉上玉圭(帝王祭祀时手持的礼器)。

刘邦双手郑重接过,高高举起,再次躬身礼拜!

礼毕!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太常手捧一方用玄色绶带包裹的紫檀木匣,走到刘邦面前,缓缓打开。

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新镌的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螭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鸟虫篆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阳光照射在玉玺上,温润的光泽中透出无上的权力象征。

刘邦伸出双手,指尖甚至能感受到玉石的微凉与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他稳稳地将玉玺托起,高高举过头顶,向天地,向四方,向坛下所有的臣民,展示这皇权的象征!

就在玉玺高举的一刹那!

“吾皇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从祭坛下猛然爆!

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炽热而猛烈!

诸侯王、文武百官、三军将士,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向着坛顶那个高举玉玺的身影,行最隆重的稽大礼!

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汇成无边的洪流,席卷了整个汜水之阳!

阳光似乎在这一刻也变得更加耀眼,将刘邦和他手中的玉玺笼罩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