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南天烟瘴蔽日月五路秦军下岭南(5 / 5)
赵佗听得心潮澎湃,但也深知其中艰难:“史大人,此计甚妙!
然劈山引水,工程浩大,绝非易事!
这荒山野岭,粮草转运本就艰难,哪有余力再征无数民夫?”
(现实的困难)
史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坚定的光芒:“将军勿忧!
下官已有通盘筹划。
工程虽艰,然人力可巧取,天工可巧夺!
所需工匠民夫,无需远调中原,可就地招募归顺之越人,取其熟习水土、善操舟楫之长!
再辅以将军一部士卒协助护卫、搬运。
粮草……还需将军尽量周济,支撑数月。
待水通一线,则万斛粮米,顺流而至矣!”
(就地取材,务实方案)
赵佗咬牙:“好!
本将全力支持!
要人给人,要粮……挤也要给史大人挤出数月所需!”
南征成败,系于此渠!
兴安,湘漓之源的分水岭上。
一场与山河争夺通途的史诗级工程拉开序幕。
史禄亲自踏勘选线,定下了最合理的路径。
他设计的三件“法宝”
,将闪耀千古:
铧嘴(分水坝):在分水岭顶端的河道交汇处,修筑一个如同巨大犁铧(犁头)前端的石坝,尖端劈水分流——七分湘水北归故道,三分入南渠引入漓江。
这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枢纽!
大小天平(溢洪坝):在铧嘴两侧,用巨大的条石砌筑成两道人字形石坝(大天平连接北渠与湘江故道,小天平连接南渠)。
它们既是挡水坝,抬高水位引水入渠;坝顶又略低于正常水位,洪水时可漫顶而过,成为天然的溢洪道,保护渠道安全!
其断面设计成斜坡状,能有效消能。
这种设计在当时绝对是天才的构想!
(水利史上的创举)
陡门(船闸):在渠道落差较大的地段,修建一系列有木闸门控制的船闸(史称“陡”
)。
当船行至此时,关闭下游闸门,打开上游闸门引水入闸室,水位抬高至上游水平,船便可轻松“爬”
上高坡;反之亦然。
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船闸系统之一,解决了梯级通航的关键难题!
(古代“电梯”
)
工程之艰,不亚于战场!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