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南天烟瘴蔽日月五路秦军下岭南(4 / 5)

加入书签

稳固阵线,暂取守势。

另……急诏监御史禄(史禄),火南下!

朕要他为朕在南岭劈开一条水路!”

(临危换将,启动第二方案)

前线,赵佗临危受命。

他没有沉浸在悲痛或愤怒中,而是冷静地分析了惨败的根源。

屠睢的悲剧警醒了他:对付岭南,必须换一种打法!

他召集残存将领,语气沉稳却不容置疑:

“诸位!

屠将军之殇,痛彻心扉!

然悲痛不能复仇,急躁只会重蹈覆辙!

百越之地,非中原可比。

越人散居山林,熟悉地利,强攻硬打,徒耗兵力!

自今日起,我军策略改为:‘剿抚并重,筑城屯田’!”

“传我军令:

停止大规模攻势!

收缩战线,扼守已占要道、河谷。

择险要处修筑壁垒(城堡)!

以点控面,步步为营。

每占一地,务必稳固!

尝试与部分愿意归附的越人部落接触!

晓以利害,赐予财物官职,使其为我所用,分化瓦解百越联盟(‘以越制越’策略萌芽)。

最重要一条:各部利用占据的河谷平地,就地屯田!

能种多少种多少!

缓解粮草压力!”

(赵佗的战略转变,务实而长远)赵佗的眼光,已经越了单纯的军事征服,开始思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存。

同时,他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那位被皇帝陛下寄予厚望、据说能劈山通水的监御史,史禄!

【本章启示】冒进之殇(屠睢阵亡)与临危转舵(赵佗掌兵)。

这警示我们:骄兵必败(屠睢轻敌),哀兵未必胜(需理性);挫折当头(主帅陨落),冷静转向(赵佗策略)比愤怒冲锋更重要;征服土地(军事打击)易,征服人心(分化屯田)难,后者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3:斧劈南岭通江河,灵渠涓涓活三军(公元前217-214年,湘漓分水岭)

主要事件:水利专家史禄临危受命,主持开凿灵渠。

他巧妙利用湘漓二水最近距离仅17公里的地理优势,设计出包括铧嘴(分水坝)、大小天平(溢洪坝)、陡门(船闸)等创举的水利工程。

军民合力,克服万难,最终凿通湘漓,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

一骑快马冲入赵佗的大营,带来了一位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文官——监御史史禄。

他没有披甲,只穿着沾满泥点的官袍,身后跟着一群同样精悍干练的工师和水工。

“赵将军!”

史禄不卑不亢地拱手,“下官奉旨而来,为我大军开出一条水上粮道!”

赵佗紧紧握住史禄的手,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史大人!

盼君久矣!

不知陛下所言之‘劈开水路’,从何入手?南岭群山,如何通舟楫?”

(救星到来)

史禄不答,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一个关键位置——湘桂走廊的咽喉,兴安(今广西兴安县)附近:

“将军请看!

此处为南岭豁口,地势相对平缓。

湘江北去入长江(洞庭湖),漓水(漓江)南流归珠江(西江)!

二水源头在此相距甚近,最近处仅三里余(约17公里)!

然中间隔着一道低矮的分水岭(越城峤太史庙山)。

若能在此劈开分水岭,再建分水、蓄水、通航之工,引湘水部分入漓,则北船可自长江入湘江,经此渠入漓江,顺流直下珠江水系,深入岭南腹地!

千里粮道,一朝可通!”

(灵渠核心构想,一语中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