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朝堂上的宏图与民间的鸡同鸭讲(2 / 5)
工作:亲自简化、规范秦篆,创制“小篆”
标准体;同时,基层官吏(尤其是狱吏)在处理海量文书时苦不堪言,云阳狱中的程邈开始偷偷摸索更简便的写法。
丞相府深处,一间被严密看守的房间成了帝国文字革命的“心脏”
。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只有堆积如山的竹简、木牍——那是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六国文书、古籍、碑刻拓片。
空气中弥漫着竹木和墨汁的味道。
李斯脱下了华丽的丞相袍服,换上了便于书写的深衣。
他亲自坐镇,身边环绕着最顶尖的学者、书法家(当时称为“书师”
)。
他们的任务无比艰巨:从浩如烟海的六国异体字中,筛选出最常用、最核心的字;以秦国通行的大篆为基础,对其进行彻底的简化、规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全国统一的文字标准。
“此‘马’字,楚篆有三足腾空之形,过于繁复,当取秦篆之简练骨架,线条更需匀称流畅!”
李斯指着案上一幅图样,声音斩钉截铁。
他拿起特制的硬毫笔(史载秦笔改进),在崭新的木牍上示范。
笔锋游走,一个结构严谨、线条圆润流畅、如同玉箸般匀称优美的“马”
字跃然而出。
这就是他心目中理想文字的雏形——小篆。
(史载李斯创小篆)
“丞相,那‘安’字呢?燕赵之地的写法差异极大…”
“取其中正平和之态!”
李斯不容置疑,“去其枝蔓,存其主干!
笔画务必规整,间隔务必均匀!
记住,新文字要之务便是规范、统一、便于官方书写记录与辨识!”
(强调小篆的官方实用性)
就在咸阳的丞相府为创造一种“庙堂之文”
而殚精竭虑时,帝国庞大的基层官僚系统,尤其是需要处理海量案卷文书、记录口供的狱吏们,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云阳(今陕西淳化)监狱,阴暗潮湿。
空气中是汗味、霉味和绝望的气息。
年轻的狱吏程邈,此刻正对着堆积如山的犯人案卷愁眉苦脸。
他负责记录犯人口供、整理文书。
原本用秦国的篆书写起来就够慢了,现在上头要求一律改用正在推广的、更“规范”
的小篆!
程邈试着用小篆写一个简单的“囚”
字。
那圆转优美的笔画,在需要快记录口供的场合,简直是一场灾难!
犯人语快,他手腕酸,一个字还没写完,关键信息可能就漏掉了。
竹片(牍)表面粗糙,小篆的圆转笔锋很容易滞涩、变形。
“这…这如何使得!”
程邈低声抱怨,看着自己写出来歪歪扭扭、比原来篆书还难看的小篆,又急又气。
他甚至因为文书潦草、跟不上审讯度挨过上司的鞭子。
“程邈哥,又挨训了?”
旁边一个老狱卒递过来一碗浊酒。
程邈苦闷地灌了一口:“这新字儿,好看是好看,可写起来太费工夫了!
咱们这些天天跟犯人、文书打交道的,哪耗得起这功夫?耽误了事,板子还不是落在咱们屁股上!”
(体现基层困境)
夜深人静,当值无聊。
程邈看着灯下自己白天写的那些丑陋小篆,又看看以前为了图快随手画的符号(当时已有隶书雏形的俗体字)。
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既然上面要“同文”
,那能不能在保证大家能认识的前提下,把字写得再快一点、再简单一点?
他偷偷找来废弃的竹片,用削尖的木棍(当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