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弱韩定毒计巧匠入虎穴(3 / 5)

加入书签

口当设于瓠口(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此地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易于筑坝壅水!”

他的手指沿着精心设计的渠线一路向东:“渠线由此引出,需凿穿仲山、瓠山,此为最艰巨之工!

渠水穿山而出,沿北面山麓蜿蜒东行,汇纳沿途冶峪、清峪、浊峪、石川河等众多水源,最终注入洛河!

此乃‘横绝之术’,截断诸多自然水道,强行将水引向关中平原北部地势较高、最为干旱贫瘠的盐碱荒地!”

地图上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一条人工天河即将横贯关中。

郑国的讲解充满了激情和对水利规律的深刻把握,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专业素养。

“此渠若成,可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约合今28o万亩)!”

郑国掷地有声地说,“关中北部,盐碱尽去,皆成膏腴!

亩产可增数倍不止!

秦国根基,将稳如泰山!”

这一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间谍的身份,完全沉浸在创造一个水利奇迹的憧憬中。

嬴政虽然年少,但极具战略眼光。

他听着郑国的讲述,看着那宏大的蓝图,心中激荡着打造一个“天府之国”

的雄心壮志!

有了关中这个级粮仓,大秦锐士将再无后顾之忧!

“彩!”

秦王政忍不住称赞出声,“郑卿真乃大才!

此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吕不韦也深以为然,作为执政者,他同样明白粮食的重要性。

老将蒙骜虽仍有疑虑,但在秦王和相国都支持的情况下,也不好再强烈反对。

“好!”

嬴政拍案定夺:“即命郑国为总水工,全权负责此渠修建!

少府倾力配合,征民夫三十万!

国库钱粮,优先保障!

此渠,就命名为——郑国渠!

望卿不负寡人厚望,早日功成!”

(史载渠名确为郑国渠)

随着秦王的诏令,整个关中平原沸腾了!

三十万民夫,从三秦大地汇聚而来。

旌旗招展,人声鼎沸。

瓠口成为巨大的工地。

郑国完全投入到这项史诗级的工程中。

他不再是韩国的间谍,更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向大地和水流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精力。

他日夜奔走在工地上:

在泾河激流中,他亲自乘舟测量水深流,反复确定最佳引水口位置,丝毫不敢懈怠。

在仲山、瓠山的开凿现场,面对坚硬的岩石,他指导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

:先用大火猛烧岩壁,再用冰冷的泾河水泼浇,岩石在剧烈的冷热变化中崩裂,大大提高了开凿效率。

他常常不顾危险,站在最前沿观察。

在绵延数百里的渠线上,他反复踏勘,精确计算坡度,确保渠水能顺畅自流,无一处淤塞之虞。

他手持标杆(测量高度的简易工具),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原始而精确的测量。

“总工大人!

这里坡度似乎缓了一丝,是否需要加深?”

一个工头请教。

郑国亲自查看标杆刻度,抓起一把土感受湿度,又远眺渠线走向,果断摇头:“不必!

此处坡度看似略缓,但前方三里地形有自然降坡,水流至此稍缓,可沉淀泥沙,前方加自然冲走。

若加深,反而破坏整体水流之势!

维持原设计!”

其专业判断令众人叹服。

工地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嘿哟!

嘿哟!”

数万民夫喊着震天的号子,用最原始的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