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祸水东引咸阳逐客(4 / 5)

加入书签

>魏人张仪:“惠王用张仪之计…遂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

(秦惠文王采用张仪之计…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

张仪连横破纵,为秦国东出扫清障碍。

魏人范雎:“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秦昭襄王得到范雎…加强了王室的权力,遏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像蚕吃桑叶般逐步侵占诸侯土地,使秦国奠定了帝王之业…)。

范雎“远交近攻”

,强化君权,战略清晰。

写完这些光辉的名字和功绩,李斯的笔锋更加激昂: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假使当初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这些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秦国既得不到富强的实惠,也得不到强大的名声!

)——这是对逐客令最直接、最有力的历史拷问!

接着,李斯笔锋一转,从历史转向现实,用秦王最熟悉的“珍宝”

做比喻: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侯珠、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之,何也?”

(如今陛下您获取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珍宝,垂挂着夜光珠,佩戴着太阿宝剑,乘坐着纤离宝马,竖立着翠羽装饰的凤旗,架设着灵鼍皮制的大鼓…这几样珍宝,秦国一样都不出产,可陛下您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名马)不实外厩…”

(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就不会装饰在您的朝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会成为您的玩好,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而駃騠那样的骏马也不会充实您的马厩…)

“夫击瓮叩缶(秦地简陋乐器),弹筝搏髀(拍大腿打拍子),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指郑卫之地优美音乐)…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敲打瓦罐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打拍子,呜呜呀呀唱着歌来使耳朵感到快活的,这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而郑国、卫国…那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别国的音乐。

如今您抛弃敲打瓦罐瓦器而听郑卫之音…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是为了当时听着痛快,看着舒服罢了!

)——这段比喻精妙绝伦!

秦王您享用的珍宝、美色、音乐,哪一样是秦国本土所产?您不排斥这些“外来物”

,为何偏偏排斥“外来人才”

至此,李斯的雄辩达到了顶峰,掷地有声地道出了千古名句: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

因此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挑剔细小的水流,所以才能成就它的深广;君主不排斥众多的百姓,所以才能彰明他的德行!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因此土地不分东南西北,百姓不分本国异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

“今乃弃黔(百姓)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