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邯郸绝境平原求援(4 / 5)

加入书签

清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然而,楚王熊完听着,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当然知道平原君说的有道理,但秦国太强大了!

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的阴影如同梦魇。

出兵?万一惹怒了秦国,引火烧身怎么办?他宝贵王位得来不易(其父楚顷襄王病逝后继位),实在不愿冒险。

几位亲近的大臣,如令尹(相当于丞相)等,也多是主和派或畏秦派,低声在楚王耳边说着“秦强难敌”

、“引祸上身”

、“还需从长计议”

之类的话。

时间一点点流逝。

平原君舌灿莲花,几乎是声泪俱下地恳求。

然而楚王时而点头,时而沉默,时而顾左右而言他,态度始终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谈判从清晨持续到日上三竿,又从日中拖到日影西斜,毫无进展,彻底陷入了僵局!

殿外台阶下,李同和那十九位精心挑选的门客,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他们能听到殿内模糊的争论声,却无法得知具体情形。

楚国宫廷侍卫持戟肃立,眼神冷漠,更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这可如何是好!

君上进去这么久,一点消息都没有!”

“楚国畏秦如虎,看来是不肯出兵了!”

“我们千里迢迢,难道要空手而回?邯郸等不起啊!”

焦虑、失望、愤怒的情绪在十九人中间蔓延。

他们虽然各有才能,但面对楚国君臣的沉默和恐惧,面对这涉及国家存亡的最高级别外交博弈,一时竟都束手无策,想不出任何破局的办法。

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一直沉默地站在角落里,同样在等待着的人——毛遂。

他能做什么?

【本章启示】谈判陷入僵局,源于楚国对秦国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患得患失的心理。

平原君虽晓之以理,却未能彻底击破楚王心防。

这警示我们:说服他人,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利益和固有恐惧时,仅有逻辑和道理往往不够。

需要找到情感共鸣点,更需要关键时刻施加恰当的“压力”

或展现无路可退的决心,才能打破僵局。

勇气和智慧的结合,是破局的关键。

4:按剑登阶,舌战定乾坤(公元前257年初冬,楚国章华台)

主要事件:毛遂在殿外等候多时,见谈判无果,当机立断,手按剑柄,拾级而上,不顾侍卫阻拦闯入殿中。

他直面楚王,以凌厉的气势和犀利的言辞质问楚王,痛斥其犹豫不决之害,并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自喻,点明楚不出兵则自身难保。

楚王被其气势所慑,亦为其道理折服,最终同意合纵,歃血为盟。

时间一点点流逝,殿内的争论声渐渐低落,只剩下楚王模棱两可的沉吟和楚国大臣们低沉的嗡嗡议论。

殿外十九人心中的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一点点淹没希望。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如同磐石的毛遂,猛地睁开了眼睛!

那双眼睛里,没有绝望,只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燃烧的火焰!

他清楚地知道,平原君已仁至义尽,常规的外交辞令无法撼动楚王的怯懦。

此时此刻,赵国存亡系于一线,不能再等了!

“锵啷!”

一声清越的金属摩擦声陡然响起!

在陷入低沉压抑的宫殿内外显得格外刺耳!

只见毛遂右手五指猛地紧握腰间的佩剑剑柄!

那柄也许从未真正用于实战的剑,此刻仿佛感应到了主人的意志,出一声低鸣。

他没有拔剑,但那按剑的姿态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