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邯郸绝境平原求援(3 / 5)
p>
他内心并非毫无波澜,三年的沉寂积累的渴望,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突破口。
他知道前路艰险,但这正是他“颖脱而出”
的战场!
【本章启示】毛遂的自荐,是主动打破沉默、争取机遇的典范。
他敏锐抓住了历史的关键缝隙,并以无可辩驳的自信和有力的比喻赢得机会。
这警示我们:是金子也可能被深埋,才华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亮剑”
。
等待伯乐不如做自己的伯乐!
要敢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用实力和勇气证明“我能行”
!
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且敢于主动出击的人。
3:千里南行,暗流涌动(公元前257年初冬,邯郸至楚国陈郢途中)
主要事件:平原君一行二十一人,突破秦军封锁线,历经艰险,千里跋涉抵达楚国新都陈郢(今河南淮阳)。
平原君与楚考烈王熊完展开会谈,陈述“合纵”
抗秦的利害关系。
但楚王惧怕秦国报复,犹豫不决,谈判陷入僵局。
其他十九位门客在殿外焦急等待,束手无策。
寒风凛冽,夜色如墨。
邯郸高大的城墙在身后渐渐隐没于黑暗,前方是秦军重重叠叠的营垒和巡逻火把。
平原君一行二十一人,皆着轻便劲装,舍弃了显眼的车马,如同融入黑夜的狸猫,在斥候探明的隐秘小道上疾行。
每一步都踏在生死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被秦军的巡逻队现,万劫不复。
“压低身子!
跟上!”
李同低声催促,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毛遂紧跟在平原君身侧,呼吸平稳,眼神锐利地扫视着黑暗中的动静。
他没有豪言壮语,但每一次险情预判、每一次果断的规避指令,都展现出与其自荐之勇相匹配的冷静与机敏。
其他门客,包括最初质疑他的人,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沉默的同路人,绝非庸碌之辈。
一路风餐露宿,昼伏夜出,穿越战火纷飞的魏境,跋山涉水。
饥饿、寒冷、疲惫如影随形,更有数次险些与秦军斥候遭遇。
队伍中有人病倒,有人心生怯意,但求援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咬牙前行。
终于,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后,风尘仆仆的一行人,抵达了楚国的新都——陈郢(今河南淮阳)。
楚国的宫殿巍峨华丽,与饱经战火的邯郸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街市繁华,歌舞升平,仿佛另一个世界。
然而,这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
秦国强大的阴影,同样笼罩在楚国上空,楚廷上下弥漫着对秦国的畏惧。
翌日,楚王宫,章华台。
楚考烈王熊完高居王座之上,他继承了楚怀王被秦国囚禁致死的惨痛教训(楚怀王熊槐被骗至秦国扣押,最终客死咸阳),又深知秦国武安君白起的凶名(此时白起已被秦昭襄王赐死,但其威名犹在),内心对秦国充满了深深的忌惮。
平原君赵胜,尽管形容憔悴,但贵族气度不减,向楚王慷慨陈词,痛陈利害:
“大王明鉴!
秦乃虎狼之国,贪得无厌!
昔日欺楚怀王于前(指怀王被囚),今又欲灭我赵国于后!
长平之惨,天下震动!
若赵国亡,秦必挟大胜之威,兵锋南下!
唇亡齿寒,楚国岂能独善其身?今日赵之危急,实乃楚之明日之忧!
唯今之计,唯有赵、楚合纵,戮力同心,共抗暴秦!
方能救赵存楚,保天下安宁!
请大王救兵,解邯郸之围!”
平原君言辞恳切,逻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