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黄金台立贤士西来(3 / 5)
想到齐国昔日的欺凌和眼前的巨大利益,年轻的赵惠文王热血沸腾,当即拍板加入。
韩、魏两国,本就对齐湣王吞并宋国(宋地与韩魏接壤)心怀怨恨,又惧怕强秦和赵国,更担心不加入会被同盟孤立甚至清算。
乐毅稍加游说,陈明利害,韩厘王、魏昭王便欣然应允。
公元前284年,春寒料峭。
秦、赵、韩、魏、燕五国的大军,如同五条汹涌的江河,在赵国的边境地带汇合。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战马嘶鸣,甲胄铿锵。
数十万精锐大军集结,杀气直冲霄汉!
各路诸侯的将领齐聚联军大帐。
帐内气氛凝重而肃杀。
谁来当这个五国联军的统帅?秦将实力最强,傲慢十足;赵、魏将领也自视甚高;韩将则默不作声。
眼看一场内讧就要爆。
乐毅站了出来,他环视诸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诸位将军,联军伐齐,乃是为天下除暴,非为一国之私利!
乐毅不才,承蒙燕王信任,总领燕师。
然此战关乎五国成败,统帅之位,非德才兼备、能服众望者不可!
毅提议,此战由我联军中兵力最雄、战力最强的……”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秦将白起(或为其他将领,史载统帅为乐毅,秦将具体人物存疑,此处可泛指秦国主将),“……秦国将士担当攻坚先锋,赵国将士为左翼,魏韩为右翼,我燕军愿为后应,并为联军筹措粮秣,确保后勤无虞。
至于统帅一职,毅斗胆自荐!
若有不周之处,愿听诸位贤达共同议决!”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先肯定了秦军的实力地位(让其打头阵争功劳),又给了赵国足够的面子(左翼重要位置),也安抚了韩魏(同为左右翼)。
更重要的是,乐毅主动承担了繁杂的后勤重任,并且姿态谦逊,提出“共同议决”
。
秦将虽傲,但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对其他几国军队的协调能力远不如长期策划此战的乐毅。
赵、魏、韩将领见乐毅安排得当,又主动担起后勤重担,且深得燕王信任,确实是统帅的最佳人选。
短暂的沉默后,秦国主将率先抱拳:“乐上将军深谋远虑,统筹得当,末将愿听调遣!”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愿听乐上将军号令!”
乐毅心中一块巨石落地。
他抽出佩剑,猛地刺入面前的桌案,厉声道:“好!
承蒙诸君信任!
今日,我五国在此歃血为盟!
齐心戮力,共诛暴齐!
有违此誓,有进不力者,人神共诛之!”
“齐心戮力,共诛暴齐!”
震天的吼声冲出大帐,回荡在广袤的原野上。
五国联军,在乐毅的统帅下,如同一柄巨大的、淬炼着复仇与贪婪之火的利剑,轰然启动,向着东方的庞然大物——齐国,滚滚碾压而去!
大地在数十万铁蹄的震颤下呻吟。
【本章启示】个人的力量再强,也难撼动参天巨树。
乐毅的成功,在于他精准地把握了时机(齐湣王失道寡助)和最关键的资源——盟友的力量。
他展现出高的情商和战略眼光:洞悉各方的核心诉求(秦要削弱对手占地、三晋要复仇分利),巧妙平衡利益(让秦打前锋,给赵魏韩重要位置),主动承担困难(后勤),以谦逊的姿态赢得领导权。
这启示我们:成就非凡事业,往往需要建立广泛的同盟。
而维系同盟的关键,在于找到共赢点,懂得妥协和付出,并以卓越的能力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伙伴的信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