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王者的忧思(4 / 5)
的骂名,力主胡服,展现了非凡的胆识。
肥义的转变则提醒我们,真正的忠诚不在于墨守成规,而在于支持领袖做出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正确选择。
面对变革,我们需要打破“身份标签”
的束缚(如“华夏”
与“蛮夷”
的刻板对立),以开放务实的心态去拥抱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3:深宅夜话,王者之辩(公元前3o7年,初夏·邯郸·公子成府邸)
主要事件:公子成称病不朝以示抗议。
赵武灵王放下国君尊严,亲赴公子成府邸进行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深度辩论,以理服人,最终说服公子成支持变革。
朝堂风波过后,公子成真的“病”
了。
他闭门谢客,称病在家,用这种无声却强硬的方式,表达对“胡服令”
的坚决抵制。
整个邯郸城的上层社会暗流涌动,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场叔侄之间的较量,赵国的未来仿佛悬于一线。
夜色如墨,赵武灵王仅带着几名贴身护卫,身着便服(仍是华夏服饰以示尊重),悄然来到了公子成戒备森严的府邸前。
门房见到大王亲临,吓得慌忙通传。
公子成正躺在病榻上,听闻大王驾到,心中一震。
他知道躲不过去了,挣扎着想起身行礼。
赵雍快步走进内室,一把按住想要起身的叔父:“叔父有恙在身,不必多礼!
快快躺下。”
他的语气真诚而关切,没有丝毫兴师问罪的意思。
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叔侄二人相对而坐,气氛凝重而微妙。
没有外臣在场,这是最私密也最关键的谈话。
“大王深夜驾临寒舍,老臣惶恐。”
公子成声音虚弱,但眼神依旧倔强,“若为胡服之事,老臣……恕难从命。
老臣宁死,不愿见祖宗衣冠毁于一旦,令赵国蒙羞于天下。”
他闭上眼,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赵雍没有动怒,他深深叹了口气,语气沉重而恳切:“叔父啊,寡人深夜来访,非为逼迫,实为国家存亡,心焦如焚!
寡人深知叔父忠贞体国,行事皆以赵国社稷为重。
今日请叔父静心,听寡人肺腑之言。”
他站起身,在略显昏暗的室内踱了两步,背影在墙壁上投下巨大的影子:“叔父教导寡人,治国当以社稷为重。
如今赵国四面受敌,中山小国,仗着地利屡屡犯境;东有齐国虎视眈眈;西边秦国,更是豺狼之性,日益强大。
最可恨者,北疆胡虏,楼烦、林胡,恃其骑射之长,视我赵地为牧场,视我子民如牛羊!
边境烽烟不息,将士血染黄沙,百姓流离失所!
此情此景,叔父岂能视而不见?”
他停下来,目光灼灼地盯着公子成:“寡人每每思及边境惨祸,心如刀绞!
我赵国传统车兵步卒,在草原旷野之上,面对胡骑来去如风、弓马娴熟,笨重迟缓,追之不及,避之不及!
此乃血淋淋的事实!
难道我们要继续用将士的血肉之躯,去填补这注定失败的差距吗?难道就因为所谓的‘礼制’、‘面子’,就要坐视国家被一点点蚕食、削弱吗?”
公子成紧闭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但仍沉默。
赵雍继续剖析,语加快,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圣人之法,本为利民强国!
若礼制成为强国之障,岂非舍本逐末?昔日舜帝曾向有苗部落学习舞蹈,大禹入裸国而解衣。
圣贤行事,何曾拘泥于形式?唯求其利国利民而已!
寡人令民胡服骑射,非为喜好新奇,更非崇媚蛮夷!
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