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商鞅入秦(1 / 5)

加入书签

【商鞅入秦-景监三荐与舌战甘龙】

公元前362年深秋,一辆吱呀作响的牛车碾过崤函古道的碎石。

车厢里,三十岁的卫人公孙鞅(商鞅)紧抱着怀中那卷被摩挲得亮的李悝《法经》,目光穿透车帘缝隙紧盯西方——那是秦国,一个被东方六国讥为“虎狼之地”

的贫弱边陲。

与此同时,雍都秦宫,年轻的秦孝公嬴渠梁正将一份《求贤令》重重拍在案上:“列国卑秦,丑莫大焉!

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命运的齿轮开始咬合,一场将重塑华夏格局的风暴,已在函谷关外悄然酝酿。

1:西入函谷抱残经

(公元前362年,秋,魏国大梁)

夕阳的余晖吝啬地涂抹在魏国国都大梁的宫墙上,给那些飞檐斗拱镀上了一层脆弱的金边。

相国公叔痤府邸的书斋里,气氛却比秋霜还冷。

公叔痤斜倚在锦榻上,脸色蜡黄,呼吸带着破风箱似的浊响,显然时日无多。

侍立榻前的魏惠王眉头微蹙,目光不时扫过老师身边那个沉默如石的年轻人——公孙鞅,公叔痤的中庶子(机要秘书)。

“大王…”

公叔痤艰难地撑起身子,枯瘦的手指向公孙鞅,“老臣…恐不久于人世…愿…愿举荐一人…此子公孙鞅,年虽少,却有王佐之才!

老臣府中刑名钱谷之策,尽出其手…其才如匣中利剑,不出则已,出必惊世!”

他喘息着,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魏王,“望…望大王举国而听之!

若…若不能用…”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狠绝,“请必杀之!

勿令出境!

否则…后患无穷!”

魏惠王微微一怔,目光再次落在公孙鞅身上。

这青年人身材不算魁梧,面容沉静,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深渊里淬炼过的黑曜石。

惠王嘴角几不可察地撇了一下。

公叔痤老糊涂了?举国听一个如此年轻、名不见经传的卫人?还要杀?他心中哂笑,面上却维持着对老臣的体恤,温言道:“相国安心养病,寡人…记下了。”

公叔痤看出魏王的敷衍,心中长叹一声,颓然倒下,仿佛抽干了最后一丝精气神。

公孙鞅自始至终,垂手而立,面无表情,仿佛公叔痤激烈举荐和临终警告的对象并非自己。

直到魏王象征性地宽慰几句离开后,书斋里只剩下他和奄奄一息的公叔痤。

“鞅…老夫…尽力了…”

公叔痤气若游丝,“魏王…非能用汝之主…走…西去…秦…”

他用尽力气吐出最后一个字,“秦…有…新君…求…贤…”

公孙鞅缓缓跪下,对着公叔痤深深一拜,声音平静无波:“鞅,谢相国知遇之恩。”

他抬起头,眼中那黑曜石般的光芒剧烈地跳动了一下,似有不甘,更似一种挣脱樊笼的决绝。

魏王方才那轻蔑的一瞥,已彻底浇灭了他心中最后一点侥幸。

魏,非梧桐,栖不得真凰!

夜色如墨。

公孙鞅回到自己简陋的居所,唯一的行囊早已收拾妥当。

他郑重地打开一个油布包裹,里面是三捆沉甸甸、用牛筋捆扎得紧紧的竹简——李悝的《法经》。

这是他在魏国相府多年,呕心沥血研究、实践并加以改进的治国根基。

他修长的手指抚过冰冷的竹片,感受着上面深刻的法律条文,仿佛触摸着自己滚烫的抱负。

“魏不用我,自有识我之地!”

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刀,穿透重重夜幕,直指西方,“秦…嬴渠梁…你的《求贤令》,是真心血,还是沽名钓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