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吴越争锋(1 / 5)
吴越争锋:槜李的血色惊雷与阖闾的陨落
1:郢都狂欢后的阴影(公元前5o6年冬吴国姑苏城)
核心事件:吴王阖闾携柏举大胜楚国、攻破郢都的赫赫武功班师回朝,举国欢腾,但胜利光环下暗藏隐忧。
姑苏城的冬天,少了几分寒意,多了几分灼热。
空气中弥漫的不是雪花的清冽,而是柏举之战和攻破楚都郢带来的沸腾喧嚣。
吴王宫大殿内,灯火辉煌,钟鼎齐鸣。
美酒如泉,珍馐满案。
吴王阖闾(名光,此时已年近六旬,但目光如炬,意气风)高坐王位,身着象征胜利的玄端礼服,脸上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笑意。
下方,功臣们济济一堂。
“大王神威!
柏举一战,五战五捷,壮哉!”
一位老臣高举酒爵,声音激动得颤。
“楚国霸业,百年基业,被我吴国铁蹄踏碎!
大王功业,直追先祖泰伯(吴国始祖)!”
另一位将领附和着,脸色通红。
“全赖大王英明决断,更赖伍大夫深谋,孙将军神武!”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坐在阖闾下不远处的两人。
左手第一位,是面容瘦削、眼神锐利如鹰、须已显灰白的伍子胥。
他端起酒爵,脸上却没有多少狂欢的喜色,反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大王,诸位同僚,破楚之功,实乃天佑吴国,将士用命。
然……”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楚国虽破,根基犹存,楚昭王逃亡在外,申包胥泣血秦庭求援。
更需警惕者,乃我腹心之患——越国!”
“越国?”
坐在伍子胥对面的孙武(后世尊称孙子,此时正值壮年,神情沉稳内敛)放下酒杯,接口道,声音平静却极富穿透力,“伍大夫所言极是。
越处我后方,如芒在背。
昔日允常在位时,便屡屡犯我边境。
今我主力西征,国内空虚,彼岂无乘虚而入之心?”
作为《孙子兵法》的作者,他深知“未虑胜,先虑败”
的道理。
阖闾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
他并非不知越国的威胁,只是巨大的胜利冲淡了这份警惕。
他挥了挥手,示意歌舞暂停,大殿内安静下来。
“子胥、长卿(孙武字)之言,寡人深知。
然我吴国新胜,士气如虹,兵锋正锐!
越国,蕞尔小邦,蛮荒野地,焉敢捋我虎须?待寡人修整兵马,积蓄粮秣,来年必当犁庭扫穴,一举荡平会稽(越国都城),永绝后患!”
他的话语充满自信,甚至带着一丝对越国的轻蔑。
“大王!”
伍子胥急切地向前倾身,“切莫轻视勾践!
允常虽死,其子勾践年少继位,听闻其心性坚韧,隐忍狠辣,远胜其父!
且越人剽悍,长于山林水泽之战,与我吴军战法迥异。
此时若不严加防范,恐生肘腋之变!”
他流亡多年,深知轻视敌人的代价。
孙武也微微颔:“大王,伍大夫之虑,乃老成谋国之言。
我军虽胜,然长途奔袭,人困马乏,将士思归。
当务之急,是稳固新占楚地(实际未能长期占领),安抚国内,同时于吴越边境增派精锐,构筑壁垒,严密监视越国动向。
待元气恢复,再图越地,方为上策。
兵法云:‘兵贵胜,不贵久。
’‘夫钝兵挫锐……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
阖闾听着两位心腹重臣的谏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酒爵,陷入了沉思。
大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